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93761
大小:5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实验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宁一中高三生物学案编制:路瑞发审核:李艳香审批:实验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有关代谢产物及检测方法。重点、难点: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体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分析细胞呼吸的产物及检测方法。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单因子变量原则中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及控制。突破策略:课前通过部分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课堂上悉心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讨论的方法来突破。突破策略:通过对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一系列问题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操纵自变量,均衡无关变量、准确测量因变量,再让学生利用模型组装实验装置,学生就能较顺利的
2、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 ,在 和 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石灰水 ,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实验过程:(1)制备酵母液取两份新鲜酵母,每份10g,分别放入两个编好号的500mL广口瓶或锥形瓶中,再向瓶中分别加入20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3、,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2)实验装置装置1: 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酵母液 石灰水(或Ba(OH)2溶液) 装置2: 酵母液 石灰水(或Ba(OH)2溶液) (在装置2的酵母液中加一些色拉油,以隔绝空气)装置3:同装置1或装置2,但要将酵母液换成葡萄糖液。(3)检测①使用石灰水(或Ba(OH)2溶液)检测CO2的生成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10min时,可见装置1中石灰水变混浊,装置2中石灰水刚冒出气泡;20min时,装置2中石灰水变混浊。实验现象:比较单位时间内两种装置中石灰水混浊的程度。可观察到装置1与装置2中的酵母液均有气体产
4、生,并使石灰水变浑浊,但装置1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沉淀)多于装置2,装置1中石灰水变混浊的时间早于装置2。装置3中不出现石灰水变混浊的现象。②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的生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配制:在锥形瓶中加入5mL质量浓度为10-4g/mL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00mL蒸馏水、1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此时溶液为蓝色。注意:仍使用装置1和装置2,但要将瓶中的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按装置图将反应容器连接好,装置1和装置2要同时连通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实验现象: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20min时可见以下现象。装置1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130s时
5、由蓝色变成绿色;190s时变成黄绿色;270s时变成黄色。装置2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需330s才变成黄色。装置3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仍为蓝色。③检测酒精的生成取3支试管,按装置标号分别给试管标上1、2、3号。向1、2、3号试管中各加入0.1g重铬酸钾晶体,然后分别向3支试管中小心地加入0.5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第-5-页共2页东宁一中高三生物学案编制:路瑞发审核:李艳香审批:mL浓硫酸,振荡试管使晶体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备用。在室温25℃、湿度55%条件下,20min时,将装置1和装置2中的酵母液和装置3中的葡萄糖液取出,分别过滤,将滤液盛在3支干净的试管中。各取
6、出2mL滤液,分别加入1、2、3号试管中,振荡试管。实验现象:看单位时间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1的溶液)橙色略有变化,即有一点灰绿色出现。2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2的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在橙色背景中可能显青黄色)。3号试管的溶液(即装置3的溶液)仍为橙色。达标检测: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二氧化
7、碳A、1A摩尔B、2A摩尔C、3A摩尔D、6A摩尔3、(2007上海生物)右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④50℃时酶逐渐失活 ⑤0℃时酶逐渐失活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4、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这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C)5、(2010·上海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