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91887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7
《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3)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2、措施:(1)经济改革:①农业方面(突破口):----措施:A、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
2、产量。----结果: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在1963年再度出现了危机。②工业方面:-----措施: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局限: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2)政治改革: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评价:(1)积极性: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开创性,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性:3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②改革缺乏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
3、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评价:(1)积极性: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局限性:①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②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特别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增强,而此时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并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导致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形成了苏攻美守的态势,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极大影响。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1)经济改革:上台之初将
4、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2)政治改革:经济改革陷入困境之后,转向政治领域。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致使改革逐渐背离社会主义道路;②1990年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③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引发“八一九”事件。2、影响:(1)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与此同时,各共
5、和国纷纷宣布独立。(2)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3、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归纳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没有突破旧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进行根本性变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同点①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
6、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综合提升】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2.1928~1953年(1)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2)措施:斯大林模式。(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
7、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2)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