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

ID:15959376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_第1页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_第2页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教学设计渑池高中赵香华【设计思路】在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的推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团队合作探究为组织形式,教师的适时指导为引导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为重点。同时结合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数据处理、问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一般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为:讨论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小组成立――设计探究方法――制定计划任务――协作探究论证――合作交流总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验证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插针法测折射率的方法能力目标 提高实验操作能

2、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及物理理论学习的兴趣 2、培养团体协作和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教法】主体引导法,自学辅导法【学法】小组讨论,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教具】实验仪器(玻璃砖、量角器、直尺、计算器、木板、图钉、大头针),粉笔,黑板,教材,教案【教学重点】测定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教学难点】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法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实验目的】1、验证光的折射定律2、学会测定折射率的方法3、掌握测定两面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在玻璃砖的上方插两颗大头针P1和P2 ,在玻璃砖的另一

3、侧观察P1和P2的虚像将在P1′和P2′的位置。在玻璃砖另一侧插P3和P4两颗大头针,并让它们挡住P1′和P2′(在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P1′、P2′、P3、P4在一条直线上)。P1、P2的连线与玻璃砖上边缘交点为O ,P3、P4的连线与玻璃砖上边缘交点为O′,连接O、O′即是玻璃中的折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利用折射定律即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步骤】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借助三角板画出玻璃砖的上、下边界线及入射光线AO。3、放好玻璃砖后,在AO上插上大头针P1、P2 。4、在

4、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P1、P2的像,并用大头针P3挡住它们的像P1′、P2′,将P3插在白纸上。5、再用大头针P4挡住P1′、P2′和P3插在白纸上。6、取下玻璃砖,用三角板过P1、P2画直线、过P3、P4画直线,分别与玻璃砖的上、下边界线交于O、O′点,连接O、O′两点得到玻璃中的折射光线OO′。7、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用折射定律计算玻璃的折射率。8、改变入射角,重复2~7步骤,多测几组。【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见下表——数据组次入射角θ1折射角θ2sinθ1sinθ2折射率nn的平均值1      2     

5、3     4     5     【注意事项】1、插针时,P1、P2的间距(或P3、P4的间距)不要太小;2、画出玻璃砖的边线后,在插针的过程中玻璃砖不要挪动(尤其不要扭动);3、入射角不要太大(折射光强度太小),也不要太小(不能反映正弦之比为恒量的规律);4、如果是用圆规作数据处理,圆的半径不要太小。【遇到的问题】如果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砖不是上下边平行的,而实验的操作仍然不变,则测量的结果会受到影响吗?答案:不影响。【成功经验】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探究出来的实验方法,分别进行讨论,实验,论证。在各课题组制定计划时,

6、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纠正在实验设计及任务分派中的不足。要求同课题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相互交流。在实行中教室讨论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能力为小组的课题完成添砖加瓦,特别是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纷纷担起实验设计的任务,享受成功的乐趣。各小组经过二天的探究,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作了汇报。为了让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乐趣及展示自我风采,安排一课时让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后,留一段时间让师生共同讨论发现问题,比较分析相互的优缺点,总结归纳认为最合理的课题成果。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争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实验

7、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这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最不重视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在学生体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个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归纳成册。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要新自去体验,特别是课堂上例题要课后去自己推导,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要深入细致。【课后思考】《测定玻璃折射率》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在学生刚刚学习完折射定律的内容之后对其进行试验探究。结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决定采用探究实验的形式进行完成,学生分析出设计思路,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对实验进行设计,自己动手操作,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论证折射定

8、律,同时加强同学们之间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分别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探究性课堂教学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