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56333
大小:8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作者:黄穗光学科:化学职务:教师职称: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手机:1802349219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黄埔村黄埔中学邮编:510330电子邮箱:489479458@qq.com5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黄穗光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接触的日常用品越来越多,单就他们的酸碱性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小的课题。这激发了我的灵感,让刚刚懂一点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去发现、检验和分析,应该是件很有趣的事。2、课题的意义:(1)让学生们能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
2、化学学习融合到生活之中。(2)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自主的学习、合作与探究,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化学实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利用化学思维观念。(3)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生活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整理、实验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有效利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来扩充自己的化学知识储备,以一种自我探究、学习的模式让他们学会如何高效、有趣的去学习、扩充化学知识视野。3、课题介绍由于本课题的灵感源于社会生活,希望借此开拓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围绕“化学应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去”这一主题,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外、课余时间,分组进行研究
3、、对比、分析、讨论、整理,展示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一)知识与技能:1,收集和检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的酸碱性;2,熟悉巩固常用物品的化学性质。(二)方法与过程: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2,学会和提高调查、收集、整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3,在获取信息,分析学习,反馈信息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研究探索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观念。三、参与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初三的。可能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喜欢表现。2、学生已经通过半年
4、的化学学习,对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有限。3、由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还有局限性,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在家庭中出现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是研究对象。(2)、对这些物品进行酸碱性实验鉴定。(3)、分析酸碱性强度对人和物品的影响。(4)、根据酸碱性影响确定其安全性。(5)、根据酸碱性来设计家庭物品存放方法。2,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来达成以下目标:(1)、熟悉家庭日常物品的酸碱属性。(2)、能够用简单方法测定物质的酸碱性。(3)、能够利用物质酸碱性来解决处理家庭实际问题。(4)、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5、兴趣,开阔化学知识视野。五、研究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题研究重点是:(1)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基本过程;(2)获得家庭日常物品的酸碱性数据;(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理念。2,研究的难点是:(1)日常物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取样的技术,关乎实验的效果和数据的是否可靠,教师要进行集中的培训指导;(2)实验条件与实验室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要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灵活操作;(3)实验虽然简单,但仍然要规范操作,精确读数,准确记录。一个样品最好做三次或以上的平行实验5,增加实验的可信度;(4)物品的性状是多方面的,根据物品
6、酸碱性来提出存放建议是有局限的;成果报告一要以实验数据为参考,二要有科学理论作依据。要求学生多查阅资料,多讨论研究。教师要进行初审,及时提供修改、增删建议。六、资源准备1、PH试纸;2、PH试纸与酸碱度对照卡;3、玻璃棒;4、滴管;5、实验记录表;6,评价量规;7,小组活动登记表;8,化学实验,9,化学手册;10,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带网络)。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1、了解学习活动的目的。2、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3、认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可行性、开放性。1、介绍活动的学习目的。2、安排学生讨论、学习
7、,并明确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法、要求。3、设法激发学生兴趣。2节课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学生讨论选出最感兴趣的课题。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给与指导,确定研究主题为:日常物品的酸碱性研究1、组织学生讨论。2、与学生一起认识课题二周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知识水平和喜好确定课题分类,成立小组,选好小组长。2、各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评价量规。3、各小组进行组内分工。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遵循互补、平衡原则。2、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3、组织、指导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