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4286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申购新规降低打新产品收益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申购新规降低打新产品收益率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投资者报(研究员刘宗源)申购新股,俗称“打新股”,是机构投资者赚取超额收益的一条安全通道。由于A股市场素有“新股不败”神话,驱使着大部分机构都愿意动用手中的资金优势打新股。 不过,这场赚钱盛宴,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将
2、越来越难以享受。 《投资者报》研究发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申购方向的新规,将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尤其会影响券商、基金、银行管理的具有打新股概念的投资理财产品,而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3、--------------------------------------------- 打新债基受影响最大 在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前,机构投资者既可参加网下新股申购,也可参加网上申购,这比中小投资者只能参加网上申购,显然具有双渠道优势。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具有绝对优势,使得中小投资者中签概率明显小于机构投资者。 此次改革明确规定在网下和网上申购只能选其一,这将从制度上使得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在申购渠道上公平化。 另一个重要改革是对申购资金量做了明确限制。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应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每笔申购的最低申购量;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
4、将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由于国内很多理财产品的设计思路是利用资金大的优势打新股,因此,
5、申购资金受限后,这类产品的收益会大受影响。 《投资者报》研究发现,在公募基金中,改革的实施对偏股票型基金影响较小,影响最大的是债券型基金,尤其是能打新股的债基。 在市场繁荣时,偏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股票投资的增值,而不是打新股。一些偏股票型基金甚至不愿打新股,因为打新股的资金需要冻结4个交易日,而在这4天里,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或许会远高于打新股的收益率。 不过,在市场低迷期,如2008年股指单边下挫时,众多偏股型基金纷纷用手中的大把现金参与到打新股阵营中,冀望通过打新股的收益率对冲二级市场的高风险。-------------------------
6、----------------------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与偏股型基金比较而言,打新股收益对债基的影响显得重要许多。 历年的数据研究显示,2006年,网上申购新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5%,网下申购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
7、1.37%;2007年,一些打新股的资金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当年年化收益率最高出现在9月份,高达28%,最低为5月份,平均年化收益率3%。 这样的年化收益率为债券基金提供了超额收益的空间。由于债基在债券市场的收益相对稳定,因此,打新股收益往往成为这类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所在。 然而按照证监会的新规,申购资金不得超过网上发行量的千分之一,显然,这将限制基金打新股的申请资金量,进而将降低公募基金的中签率和收益率。-----------------------------------------------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8、感谢阅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