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ID:15939833

大小:1.22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8-08-06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1页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2页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3页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4页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煤矿二O一三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99目录第一章矿井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3第一节矿井地质条件3第二节灾害预兆19第二章矿井生产布局及接续22第三章矿井重点安全工程24第四章矿井灾害预防措施25第一节顶板事故预防措施25第二节井巷修护灾害预防措施32第三节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及矿井火灾预防措施34第四节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42第五节矿井水灾预防措施43第六节冲击地压预防措施44第七节储煤井灾害预防措施45第八节轨道运输灾害预防措施46第九节井下皮带运输灾害预防措施59第十节机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2、60第五章矿井灾害应变措施64第六章矿井救灾组织70第七章矿井避灾路线73附表1:2013年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关键79附表2:****煤矿事故汇报程序79附表3: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80附表4:消防器材配备登记表81附表5:消防器材配备表85附表:6****煤矿救灾抢险储备物资明细98附表:7****煤矿矿山救护队主要技术装备明细表10099第一章矿井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第一节矿井地质条件一、矿井地质条件1地层、煤层与煤质1.1 含煤地层及主要煤层赋存情况1.1.1 中石炭统本溪组(C2):本区仅有

3、少数钻孔揭露,属浅海相沉积,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全组厚约25m。1.1.2 上石炭统太原组(C3):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本溪组地层之上,全组厚约159m,本组标志层明显,夹灰岩8~13层,含煤4~10层,其中20、21煤为可采薄煤层。1.1.3 下二叠统山西组(P11):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滨海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地层,整合于大原组地层之上,厚ll9m,本组中下部含煤1~6层,7煤为可采煤层,8、9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中7煤为矿井主采煤层之一,煤厚l.0~3.6m,平均厚度2.3

4、m,夹2以西-450~600m水平赋存较差,局部变薄不可采,9煤-600m水平以下局部赋存较好,煤厚0~2.8m,平均厚度2.1m,西一采区深部赋存较为稳定,夹2以西赋存较差,大部分不可采,9煤开采对改善矿井煤质起到了很大作用。1.1.4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2):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属局部海湾、近海三角洲相或沼泽相沉积,整合于山西组之上,本组下段含煤1~8层,2煤为可采层,1煤为局部可采层,全组厚210m。其中2煤为矿井主采煤层之一,煤厚0.4~3.2m,平均厚度2.0m,2煤结构复杂,普

5、遍赋存一层夹矸,99局部赋存夹矸2~3层,夹2断层以西2煤层局部煤厚变化较大,夹矸增厚、合并、变薄等现象较为普遍。l.1.5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12):本组整合于下石盒子组地层之上,平均厚度511m,中下部常夹0.2~0.5m厚的炭质页岩或1~2层薄煤。l.2 煤质1.2.1 煤的物理性质2煤:褐黑色,半亮~半暗淡型,树脂光泽,摩氏硬度Ⅰ~Ⅱ,条带状结构,鳞片状至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常充填方解石脉,局部含星散状黄铁矿晶粒。7煤:黑色,半光亮型,玻璃光泽,具平坦状至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Ⅱ,条带状结构

6、,块状构造,性脆易碎,外生裂隙发育,裂隙中多充填方解石。9煤:黑色,半光亮型,树脂~玻璃光泽,摩氏硬度Ⅱ,性脆易碎,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1.2.2 化学性质1.2.2.1 煤的工业分析(1)水份(Mad)〈3%,属低水份煤,其原煤水份平均含量为:2煤l.89%,7煤1.78%,9煤1.73%。(2)灰份(Ad):井田各煤层平均灰份由高到低依次为:2煤21.92%,1煤16.9%,9煤14%,7煤12.47%。(3)硫份(St,d):经原煤全硫测定,l、2、7、9煤全煤含硫量在0.4%~0.9%之

7、间,属特低硫煤。(4)挥发份(Vdaf):变化不大,一般在35~37%之间,属中等变质程度煤层。(5)发热量(Qdr,ad):原煤分析基弹筒发热量,1、2煤平均在22.3MJ/kg,7煤为26.83MJ/kg,9煤为30.05MJ/kg。1.2.2.2 煤层工业牌号及用途99依据1986年10月颁布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结合本矿井煤芯煤样精煤挥发份,粘结性指数,胶质层厚度的平均值划分出煤层的工业牌号为:1煤、2煤、7煤、9煤皆属1号气煤。2 地质构造2.1 褶皱****井田

8、总体为一走向略有变化的单斜构造。井田内无大型褶皱。在FI号断层上盘和下盘各发育有一个不完整的次级褶曲。其产状要素简述如下:2.1.1 Fl号断层下盘17~18线靠近夹6号断层附近(9431区域)发育有不完整的次级向斜构造,轴向近EW,侧伏角度10~18°,E端翘起。2.1.2 F1号断层上盘21线附近发育有不完整的次级向斜构造,轴向NW35°左右,侧伏角12~20°,ES端翘起。2.1.3 局部因受断层的牵引使地层或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在断层附近往往发育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