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

ID:15934496

大小:3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_第1页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_第2页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_第3页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_第4页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2006年第4期—THENEWVOICEOFY—UE--FU(TheAcademicPeriod——icalof—S—henyangConservatoryofMusicI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雷兴明[内容提要】康塔塔((亚里山大-涅夫斯基》是普罗科菲耶夫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全世界所公认的合唱音乐文献的经典之一.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了解作曲家在其中所运用的音乐创作技术和作品结构逻辑,合唱音乐交响化的过程,尤其探索康塔塔这一古老声乐体裁在20世纪作曲

2、家笔下的新的演变与发展.[关键词】康塔塔/20世纪音乐/交响性思维/结构逻辑[内容类别词】作曲技术理论俄罗斯的历史也是一部抗击外寇入侵,可歌可泣的漫长的斗争史.13世纪,俄罗斯在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下还未得到喘息,先后有瑞典侵略军和日尔曼条顿骑士团又前来进犯.俄罗斯人民在诺夫哥罗德大公爵亚里山大?涅夫斯基的率领下奋勇抗击,保家卫国,击败了侵略军,将他们赶出了边境.这一历史事件是俄罗斯民族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斗争的光辉一页,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因而成为俄罗斯人民不畏强暴,抵抗入侵的民族英雄.为了歌颂他为保卫祖国而建立的不朽功绩,1938~1939年,由诗人罗戈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作

3、词,并由普罗科菲耶夫作曲,为艾森斯坦的同名电影进行配乐.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事实和影片精神,"作曲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音乐资料,采取按现代人对历史的理解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他的配乐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结构完整,以致影片导演不忍割裂音乐,而主动用电影蒙太奇节奏去适应音乐.,,r--该影片于1938年l2月上演,后来作曲家又将其中的音乐部分按一定的结构原则选编加工成为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的大型康塔塔(副标题是:为合唱和管弦乐队而写的康塔塔[Can-ta廿lforChorusandOrchestra1),并由他亲自指挥于第二年五月例1.在莫斯科首演,与原电影一样

4、引起了普遍轰动和音乐界的好评,作曲家本人在1939年2月也曾声称:"我非常高兴,在党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前夕完成了这部作品,它可以作为俄罗斯人民历史长河中许多最鲜明的插曲之一.州全曲气势宏伟,场面壮大,作曲家采用交响音乐的发展手法来处理这部声乐体裁的康塔塔,管弦乐队分量很重,充满着交响性思维.一,《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各乐章的音乐表现与结构特点第一乐章《蒙古人压迫下的俄罗斯》(Russiaunderthemon-golianyoke)这是一首比较短小的管弦乐前奏曲,是全曲的引子,在c小调上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很慢的行板(MoltoAndanteJ=66).其结构图示如

5、下;A(1~12)+B(13~30)+A'(3l~46)音乐开始由弦乐,木管,大号在跨度为四个八度的音区齐奏出死寂而抽泣般的音调,接着由双簧管和低音单簧管相隔三个八度齐奏,描写空旷的大地上,俄罗斯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痛苦地呻吟,遭受着沉重地压迫.作者简介:雷兴明(1966~),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雷兴明:普罗科菲耶夫的(《亚里山大?涅夫斯基及其((康塔塔))的艺术特色21中段在弦乐快速音型的背景上,由双簧管,大管,英国管先后独奏出了凄凉的旋律,和首尾齐奏的多八度描绘l生主题形成对比,最后,例I的主题再现.整个乐章虽短小,但结构却完整均衡第二乐章《亚里山大?涅夫斯基之

6、歌》(Soneaboutalex-andernevsky)这段是速度缓慢,音乐舒展的大合唱,在B大调上,采用例2再现单三部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A(1~29)+B(30~61)+A'(62~90)在激昂庄严的情绪下,通过乐队简短的8小节的引子,引出了男高音与女低音的混声齐唱,同时他们又和男低音交替演唱代表亚里山大?涅夫斯基英雄形象的基本主题.这一主题在后面的末乐章还要进行贯穿与肯定,见例2.这是一曲史诤l生的颂歌这一乐章从它开始,在经过中段对比之后又由它来结束了这一乐章中段不但有快慢速度的交替,而且采用男高音齐唱与男低音齐唱的音色交替,叙述俄罗斯人在亚里山大?涅夫斯基率

7、领下,于涅瓦河畔战胜瑞典侵略军,保卫国家的光辉业绩.这首合唱虽然篇幅不算很长,但却具有叙事性,首尾与中段形成了明显的速度对比.第三乐章《普斯科夫城里的十宇军》(Thecrusadersinpskov)例3.同样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整个乐章的主要调性是C小调,集中描写与刻画了侵略者的形象,采用混声合唱,速度缓慢沉稳.其结构图示如下:引(1~12)+A(13~40)+B(41~67)+A'(68~90)乐曲开始,由铜管粗野的咆哮声夹杂着不协和和弦的刺耳音响营造出侵略者阴森恐的形象,描写了敌人的丑恶面目和凶残本性.接着合唱队用拉丁文唱出了十字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