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ID:15933810

大小:25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6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课程》(TheCurriculum)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即生产。(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3

2、)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activityanalysis)。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分七个步骤,思想与博比特大致相似。(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

3、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为"活动分析"。"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博

4、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1、开创性:(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2)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局限:(1)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成了"学校工厂"加工的"原料"这种观点不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真正的"科学化"。(3)"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

5、"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从而导致了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现象的出现。(通过对人类生活的不断的精细分析来获取课程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现在看来,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并未真正把握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拉尔夫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八年研究"的四大成就:(1)学校能够

6、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2)学院和大学认识到,在那些没有达到特定学科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院学习获得成功。(3)'在职研讨班'得到发展。(4)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P77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泰勒原理"的实质(深层价值取向):"技术兴趣(技术理性)"的追求。它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

7、普适性,划一性的模式,课程开发过程的创造性不见了。三、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1950s~1960s):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学科结构的基本含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两个基本含义的统一。施瓦布和费尼克斯把第一中含义称为"学科的实质结构"把第二种含义成为"学科的句法结构"这样学科结构即"实质结构"和"句法结构"的统一。布鲁纳认为学科结构的优点:(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

8、学科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记忆;(3)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四、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1970s~):施瓦布的贡献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包括哪些思想(1)"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