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

ID:15932625

大小: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1页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2页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3页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4页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科技创新论文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周德义哲学研究特色论陈邵桂[摘要]周德义长期从事哲学研究,重点研究“一分为三”方法论。研究课题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研究成果对社会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注重创新研究内容和方法,尤为重要的是独创性地提出了表述事物存在方式的“彼在”概念;以人文关怀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因而形成了以现实观照、理论创新和人文关怀相统一为突出特点的研究风格。[关键词]周德义;哲学研究;现实观照;理论创新;人文关怀[作者简介]陈邵桂,湖南

2、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株洲412007)周德义长期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出版《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我在何方:彼在与三分》《和谐论》等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继承和吸收中外哲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现实观照和理论创新及人文关怀相统一为突出特点的研究风格。一周德义哲学研究涉及的领域虽然比较宽,但研究的重点课题是“一分为三”方法论。这一研究课题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研究成果也是在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抽象,并对社会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哲学诗语》一书中说:“哲学不

3、仅是对于历史、时代的反思,也在于阐明当代社会问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切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只有现实才是最为具体和最有价值的。”[1]这是周德义哲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即现实观照。关于“一分为三”方法论的内涵。周德义概括为六个命题,即:“一分为三是一个哲学命题”;“事物普遍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的整体”;“‘三’为一个事物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一分为三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2]根据周德义的论述,“一分为三”既是事物存在

4、的方式,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空间和时间,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3]空间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时间虽然具有一维性,但在长度上也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这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事物还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中发展的,因而有度量关系的把握问题。这就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正如周德义在《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一书中所说:“‘一分为三’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4]综上所述,按“一分为三”

5、方法论原理,存在于一定空间和时间的事物,都是可以三分的,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认识客观事物,解决问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立身有位,不可错位,处事有度,不可不及也不可过度。关于研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缘起,周德义在《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一书中说:“为什么历史上十分重视实践的伟大人物还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呢?这难道不值得令人深省吗?要重视第三者的作用,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5]这就涉及方法论问题,也表明他是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开启“一分为三”方法论研究的。对此,周德义还进一步说明:“一分为三是历史反思的产物

6、,也是时代思想的精华。一分为三,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指导思想斗争哲学的否定和超越。它回答了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及应当吸取的惨痛教训和昭示的哲学思想。”[6]“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的表现可以“极左”言之,其错误在于未能从左和右之间做出“度”的选择和处理。以上就是周德义研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缘由,也就是说研究“一分为三”课题,意在为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周德义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螺旋状式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三种状态或有三个环节,其中表现在:‘一’整体的矛

7、盾性;‘一’的整体与‘三’个局部的矛盾性;‘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性;此‘一’与彼‘一’之间的矛盾性等等。这种矛盾性的集中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具体说来,事物必然存在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最和谐的状态。”[7]他在分析与“一分为三”相关联的辩证范畴时,还论述了与事物存在状态相关的“左——中——右”和“过分——适度——不及”等范畴以及与事物相互作用相关的“正——反——和”等范畴。[8]显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之所以发生,就是未能辩证认识“左——中——右”、“过分——适度——不及”和“正——反——和”的辩

8、证关系,尤其是在左和右之间未能取其中,相反,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当时是被批判的标靶,因而最终走向了“左”的极端,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极左”,即“文化大革命”错误发生的根源。由周德义的“一分为三”研究,联想到冯友兰晚年撰写的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关于上联,冯友兰在《康有为“公车上书”书后》一文中阐述从事哲学研究的使命感时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