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

ID:1592800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_第1页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_第2页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_第3页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_第4页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的特色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江苏高考历史命题人往往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等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基于材料而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从而开辟了材料题命制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考材料命题;江苏历史卷;创新  2008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江苏高考历史命题一改以往直接发问让学生回忆、归纳教材知识的模式,出题者开辟了材料命题的新模式,江苏高考历史卷基本上是平稳发展。江苏历史卷已开始向形成自己风格的道路上逐步迈进,“苏派”风格的轮廓若隐若现。具体说来江苏高考材料题命制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注重基础知识

2、和基本技能  江苏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考查尽可能恪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具体反映到材料题的命制时,题干中材料的可读性强,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适中。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尽可能用文言原文,既保持历史原味,又形成了一定难度,但基本都是高中生阅读能力范围之内,没有生僻字,没有难懂句。  同时试题中的材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具有较高的新颖性,但材料所反映内容基本都能够与《考试说明》和教材保持紧密的联系,考查的知识点尽可能是师生能够知道的,答案的设计也尽可能是从主流观点中推敲抉择,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上保持对材料的认同感,既让学生

3、能够在材料的基础上强化已有的知识,又让学生通过材料能够学到新的知识。  二、材料题的思维要求高  根据材料在试题中的作用,可将材料题分为三类:  1.引子型,即材料作为试题引子  在试题中处于导出题目的辅助位置,对整个试题起一种铺垫和点缀作用,但对知识的考查没有实质性意义。这种试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识记程度,对材料的利用水平比较低。  2.映射型,即材料作为考查知识点的逆向反映  为了考查学生对教材某一处知识的识记、理解情况,但又不能直接发问,故而用材料设置情景,让应试者通过情景逆推出要考查的知识点。  3.推理型,即材料作为进一步逻辑推理的依据  这是

4、指在试题中使用材料作为对课标知识点的延伸,让应试者针对材料做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得出答案。这种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难度要求也比较高。  这三类题型对材料的使用水平是逐渐提升的,材料在题干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的,而带来的也是试题自身难度的依次提高。尤其是推理型试题往往看似脱离了教材内容,但却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提供的材料进行推理,材料容量最大,对材料的利用率也最高,最能反映对学生三维目标体系的考核与评价。近观这几年江苏历史高考卷,推理型材料题已成为主体,材料在试题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教材的基础作用,到了离开材料已无法完成试题的地步

5、。  三、试题中材料形式多样  史学材料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字,而图表类的资料给人直观、形象的认识,且增加趣味性和新颖性,比较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更加能够体现应试者的思维能力。所以江苏高考这几年的材料题命制是以文字材料为主体,同时也比较喜好图画、照片和列表等资料,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该类题型出现。以选择题为例(见下表),从2009年到2013年图表型试题数量和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  四、关注地方史和社会生活史  1.富有了地方特色  随着高考命题权限的下放,命题组织逐渐呈现区域化,试题风格也出现多元化、地方化的趋势。江苏是文化教育大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

6、近代也经历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同时江苏学者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是国内翘楚,有着相当一批地方史研究专家和研究成果。这些使得江苏高考材料题在命制时能够大量引用地方史材料,将江苏地方历史与风土人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高考试卷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如2008年第21题就引用到了江苏地方史的资料:“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2009年第10题引用了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9年第21题专

7、门考查了“江南士大夫”带有江苏地方史色彩的历史概念,所引用的材料均属江苏地方史范畴。  2.关注社会生活史  社会生活系指历代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风俗性、地域性、交融性等诸多特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事项体系。具体而论,它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社会精神生活(人生礼仪与教育)、社会生产科技生活(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科技)、社会年节生活(岁时年节节今)、社会信仰生活(宗教与祭祀)、社会家庭生活(婚姻丧葬与家庭敬老)、社会环境生活(生态环境活动与环保意识)等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来社会生活史开始进入中

8、学历史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