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25761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放眼世界 心有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眼世界心有中国 人们眼中的黄仁伟,高效,敏锐,雷厉风行。他的一切都是快节奏的,从思维到言行,再到总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透出一股“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觉自励。从青春年少到华发渐生,他几乎没有休过周末,每天只睡5-6个小时,精力大多靠在飞机、火车上见缝插针的小憩来“续航”。 学者的节奏,深受其研究对象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以国际关系与国际经济为研究方向,而中国复兴之路上的跌宕风云始终是他最强烈的学术旨趣。数十年来,他多次亲历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也在其中留下独到贡献。今天,中国发展日益提速,他亦随之探索不息。 令他兴奋的是:“世界看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道路。”而多年的研究使他
2、深知:中国道路是一步步闯出来的,今后,还需要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学者最大的幸福,就是见证并守护这条道路向前延伸。成长:心有寰宇,枕书待旦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黄仁伟的青年时期历经变革,“很多国家大事都亲身经历”。 1964年,黄仁伟考入被誉为“外交人才的摇篮”的上海外国语学校。全日制、单休日、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使得黄仁伟的童年并不轻松:“上午跟着外教学英语,下午听‘老革命’讲故事;既有西方的科技文化,也有世界各地的革命斗争。”小课堂浓缩大世界,一张世界地图承载了黄仁伟特殊的童趣。“小学三年级时,我就对越南战争、古巴危机等国际大事非常熟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哪里是帝国主
3、义的包围圈……都是我们茶余饭后、半夜卧聊的话题。” 外语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融于一体,加之打小筑起的“战略沙盘”,黄仁伟渐渐养成了关注天下大势和战略环境变化的思考方式。 1970年,黄仁伟下乡来到北大荒。“最冷达到零下50℃,一条田垅长达十余里地,一个连队要开垦几百上千公顷荒地。”战天斗地之余,黄仁伟以读书为乐:“《毛泽东选集》四卷通读数遍,马恩经典、列宁选集、鲁迅杂文集都曾通读。《矛盾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艰深的理论著作,我反复诵读,算是硬啃了下来。当时打下的理论底子是我在北大荒最大的收获。” 也是在这条漫长而荒凉的边境线上,黄仁伟第一次对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了切身感触
4、。 北大荒和苏联交界处仅隔一条江,知青们和苏联卫兵隔江相望。时值珍宝岛事件过去不久,战争气氛浓厚。江对面苏联人拥有重型装甲坦克等新式武器,知青们建立的“基干民兵队”则端着步枪,每天配发100发子弹,做好了随时为国家献身的准备。 仗没打起来,却等来了“惊天的消息”: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此时的黄仁伟仍驻防在北大荒中苏边境,对即将到来的巨变一无所知。一天,他从苏联电台中听到消息:中共和“美帝”握手言和了。“谣言!”黄仁伟付之一笑,不予理睬。两个月后,看见刚刚送到的《人民日报》上周总理跟尼克松握手、毛主席和基辛格会谈的大照片,他无比震惊,很久才缓过神来。“这些‘不可思议的事’让
5、我明白,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超出想象。这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激起了我的研究兴趣。”起步:知我者,历史的峡谷;我信者,时空的大度 1977年底,黄仁伟经受了高考的挑战,成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 百战归来再读书,黄仁伟深感唯有浩瀚历史才能包容人类的秘密,因此,他选择攻读世界史并以美国史为重点,“抓住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因为“美国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把它研究透,就对资本主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就掌握了研究中国问题的一把钥匙”。 从1977年到1989年,先本科、再硕士、继而博士,黄仁伟完成了攻读本土学位的全过程。1991到1992年,他又
6、在美国威士康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6年到1998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做博士后项目。将近二十年的潜心钻研,令他具备了广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 真正的学术研究,是从1990年开始的。是年年初,黄仁伟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四月,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随着经济引擎的启动,“中国崛起”成了举世瞩目的话题,也深深嵌入了黄仁伟个人思想史的主脉。 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关注与质疑,黄仁伟坦诚直面,用两本学术论著给出回应—— 1998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问世,7个章节、23个小标题全部摘编自邓小平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原话: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永
7、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本小册子更像是我的读书笔记。《邓小平选集》我读了无数遍,每页都有批注和心得。吃透这些理论,再讲中国外交政策就有底气了。”他回忆。 2002年,黄仁伟完成了第二本论著《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中国能否避免世界现当代史上后起大国的失败命运”这一关键问题。他认为,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吻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相一致;国民素质、国际金融、文化软力量、与周边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