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

ID:15913884

大小:5.5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8-06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_第1页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_第2页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_第3页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_第4页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韦宏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意义明确病变部位,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明确定位,了解疾病的性质如某患者一侧或两侧C3-T10脊髓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上肢肌反射消失。定位:病灶在C3-T10脊髓节段的后角或前联合部位。如果数年病史无明显恶性进展,则基本推测为脊髓空洞症。一患儿,发热后发生一侧下肢瘫痪,肌肉松弛,肌反射消失,知觉正常。病灶定位:腰脊髓灰质之前角,脊髓灰质前角炎的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定位诊断的要求病灶是弥散的还是局灶性病灶是颅内的还是脊椎管内的椎管内的病变:定位应确定病灶的上界、下界、髓内、髓外、硬膜内、硬膜

2、外髓内病变:确定病灶占据的范围颅神经损伤:确定核上、核性病变、核下周围神经病变:确定根性、神经丛、具体神经损伤感觉系统及其病变综合征感觉及其传导束感觉种类及其检查方法感觉系统各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感觉传导束脊髓丘脑侧束痛温粗触觉传导路脊神经节Ⅰ周围突中枢突传入神经后根躯干四肢皮肤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前束)(侧束)后角ⅠⅣⅤ层Ⅱ脊髓丘系下橄榄核背外侧内侧丘系的外侧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边上升边交叉上升1—2节段痛温粗触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内囊后肢1.0丘脑中央辐射0.

3、5(第Ⅲ级N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脊髓丘脑前束(触压)后角固有核(4、5层)(第Ⅱ级N元)(第Ⅰ级N元)脊神经节上升0.51-2节段白质前连合0.6交叉0.4皮肤1.2后根1.21.21.20.20.2周围突中枢突后角1、4、5层0.60.60.6答题示范和评分标准边上升边交叉生理功能:此束主要传导痛、温觉病变体征:此束损伤后,身体对侧病灶水平以下痛、温觉消失或减弱脊髓丘脑侧束在脊髓内排列次序外侧部分的纤维传导尾骶部和下肢的痛、温觉;中部传导躯干、内侧传导上肢及颈椎的痛温觉。该顺序一直保持

4、到脑干。髓外病变向髓内方向发展,尾骶部和下肢先有感觉障碍,然后随着病变的进展,痛温觉障碍逐渐向上发展。髓内病变从灰质向外扩张,痛温觉障碍发展顺序与髓外病变相反,即自病变水平逐渐向下肢方向扩展。脊髓丘脑前束解剖径路: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同生理功能:传导一部分触觉(另一部分由后索传导)。Foster研究,切除双侧脊髓丘脑前束,引起痒觉、搔扒觉及性感觉消退。病变体征:无特殊重要性。损伤时因后索存在,触觉仍存在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主要由后根纤维组成,大部分后根纤维进入脊髓后角内侧,分上下两方走行。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传导路损伤:感觉性共济失调T

5、4~5脊神经节Ⅰ周围突中枢突传入神经后根后索上肢、躯干上部下肢、躯干下部肌、腱、关节薄束楔束、薄束后索外内楔薄束核Ⅱ内侧丘系交叉(延髓)内侧丘系中线旁下橄榄核之间贯穿斜方体红核背外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PL)Ⅲ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生理功能:1.脊髓后索的长纤维上行束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由于肌肉收缩而产生的冲动传入高级中枢,使人意识到肢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及运动的程度,这就是位置觉和运动觉)。2.传导部分触觉。精细触觉,如两点辨别觉、触觉的精确定位。音叉振动觉(触觉)3.下行支是多触突反射(反馈)机制的传

6、导纤维病变体征:同侧辨别触觉(两点辨别觉、触觉的精确定位等)、关节运动觉、音叉振动觉消失或减弱。单纯的轻触觉可以正常存在(如果脊髓丘脑前束存在),患侧手辨别重量及辨认物体的能力丧失。症状在手最明显,肢体次之,躯干最不明显。后索纤维排列顺序后索上纤维行由下部(骶、腰节段)来的纤维逐渐向内后斜行,延续于整个脊髓后索之全长。由较高(上胸、颈)节段来的纤维进入后索,居稍外侧,将下节段的纤维挤向内侧。因此,在颈脊髓和上胸段脊髓的后索外侧,内侧的纤维称薄束,外侧的纤维称楔束。在胸脊髓第6节段(T6)以上楔束才比较明显,而薄束则见于脊髓全长。小

7、脑的本体感觉传导束(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脊髓小脑束)从后根进入后角功能:将颈、躯干、四肢的肌肉收缩冲动传至小脑,由小脑反射性地调节肌肉运动,以维持身体平衡。传导躯干下肢本体感觉同侧背核(C8-L2)脊髓小脑后束旧小脑楔束副核︵部分纤维︶楔束脊髓小脑前束后角5-7层(腰骶膨大)脊髓小脑前束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后角5-7层(颈膨大)上肢颈部本体感觉小脑上脚小脑下脚损伤:反射性共济失调同侧小脑投射头面部深浅感觉传导(略)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感觉核中央后回下1/3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ⅠⅡⅢ内侧丘系背侧三叉丘系头

8、面部(深)浅感觉传导路感觉种类及检查方法种类:浅感觉包括痛、温、触觉深感觉关节肌肉感觉(位置和运动感觉)音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压迫感觉重量感觉实体感觉:对物体的性质(温度、重量、形状、表面、大小)的各种感觉,在大脑皮层结合成对该物体一定的综合概念。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