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08479
大小:123.4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6
《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分类模拟哲学(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分类模拟哲学(四)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______。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2、生产方式是______。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______。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 B
2、.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 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4、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______。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______。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
3、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______。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7、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______。 A.世界都是过程,
4、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______。 A.同一性和斗争性 B.运动性和静止性 C.时间性和空间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9、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______。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10、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______
5、。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11、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______。 A.阶级斗争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______。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D.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1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______。 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6、B.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C.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 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______。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______。 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
7、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16、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______。 A.社会存在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17、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______。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1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______。 A.真理的主观
8、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9、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______。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20、“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______。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论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