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ID:15898631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_第1页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_第2页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_第3页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_第4页
资源描述:

《练习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2、()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具体调整并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化的具体要求。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的社会本位论。A、孟子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4、()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目标D、教学目标5、重视()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A、创新B、动手C、合作D、沟通6、凯兴斯泰

2、纳说:“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可见在教育目的方面,他主张()。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二、填空题1、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即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称为。2、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分别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3、教育目的具有、、和指导的功能。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5、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4、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四、论述

3、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4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材料二:某班教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挣钱,为了日后能养活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教育目的观?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D4、A5、A6、C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2、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导向、激励、评价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简答题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A、不同的社

4、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B、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要适应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答:(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5、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4、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答:(1)着眼于个性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四、论述题答:素质教育的内涵: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这一本质揭示了素质教育的诸多基本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

6、育素质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素质教育的组成: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1)通过身体素质教育,发展健全的体魄。(2)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培育学生认知素养与才能品质、需要层次与动机品质、气质与性格品质、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3)通过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以

7、下素质:A、科学素质,包括经验、知识、处理信息、创造能力等内容。B、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方向、社会责任感、政治与法律知识等内容。C、道德素质,包括伦理知识、道德价值、自律精神等内容。D、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知识、艺术鉴赏力、美的创作能力等内容。E、劳动素质,包括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劳动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五、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材料一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材料二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原因如下:1、社会本位的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