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

ID:15893387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_第1页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_第2页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_第3页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_第4页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_273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常谈》第2章: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语文-论文中心[标签:来源]“声、韵、调”是了解汉语字音的基本概念,必须弄清楚。尤其是因为“声”和“韵”都有不止一种意义。拼音方案里声母的“声”是一种意义,声调的“声”,平声、上声、去声、人声的“声”又是一种意义。古时候只说“四声”,现在为了跟声母区别,才说“声调”。“韵”也有两种意义。拼音方案里韵母的“韵”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可是不包括声调。诗韵的“韵”就加上声调的因素,“东”和“董”韵母相同,但不是一个韵;可是不计较韵头,例如“麻、霞、华”是一个

2、韵。叠韵的“韵”一般也不计较韵头。关于声调,常说“四声”,得区别古音的四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古音的四声是平、上、去、入,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音的平声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古音的入声在普通话里分别变成阴平、阳平、上声或去声。有的方言里,上声、去声、人声也有分阴阳的,因此能有八个声调,也有只有五个、六个、七个的。声调是汉语字音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重要决不在声母、韵母之下。有人以为声调好像是外加的,是可以拿掉的,这是一种误解。光写一个ma,不标声调,你不知道是“妈”,是“麻

3、”,是“马”,还是“骂”,干脆就是读不出来。有了上下文当然可以解决,可要是有上下文,去掉个把声母也不碍事,比如看见“qíshangle   tādezǎohóng…ǎ”,准知道是“骑上了他的枣红马”。说实在的,从远处听人说话,首先分辨不清的是声母,其次是韵母,最后只剩下声调还能辨别。前两天,收音机里播送天气预报的时候,我在另一间屋子里,“最高气温摄氏”之后只听到一个“ˇ度”,可是我知道不是五度就是九度。有一位朋友曾经说过,有时一边刷牙,一边还能跟人搭话,这时候声母韵母都不清楚,传递信息主要靠声调。

4、有人能用马头琴等乐器模仿唱戏,熟习那段戏词的人就能从那声调的高低升降上听出字眼来。墨西哥的马札特克人吹口哨吹出一句话的声调,用来传话。都是证明。从前填词、作曲,很讲究四声的分别,为的是使字儿和谱子协调,传统的戏词、大鼓书等也还顾到这一点,新编的歌曲就往往不怎么照顾了。大概字儿文点儿,唱腔花点儿,听众也就不大意识到字的声调;唱词越近于说话,唱腔越质朴,四声走了样就越显得别扭——听不懂不好受,听懂了更难受。许多人不爱听用汉语演唱的西洋歌剧,特别是里边类似道白的部分,就是这个缘故。分挺拔,跟第一例形成显

5、明的对比。弄清楚声、韵、调的概念,是了解古典文学中许多现象的必要条件。叠韵的关系首先被利用来在诗歌里押韵。上古诗歌押韵以元音和谐为主,似乎声调不同也可以押韵。六朝以后用韵渐严,要求分别四声,后世的诗韵一直遵守这个原则。宋朝人做词,渐渐有上、去不分、甚至四声通押的情况,韵部也归并成较少的数目。到了元曲,四声通押成为通例。现代的京戏和曲艺用的是“十三辙”,可算是最宽的韵类了。押韵可以是全篇用一个韵,也可以在当中换韵。律诗总是一韵到底,很长的“排律”也是如此。古体诗有一韵到底的,也有几句换一个韵的,例如

6、自居易的《长恨歌》,开头和结尾都是八句一韵,中间多数是四句一韵,有几处是两句一韵。词的用韵较多变化,举一首比较复杂的做例子,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全首十句,除第三句和第八句不用韵外,其余八句花搭着押了三个韵:这种用韵的格式在西洋诗里常见,汉语诗歌只有在词里才偶然见到。元曲用韵又归于简单,一般是一套曲子一韵到底。做诗的人常常利用两字双声或叠韵作为修辞手段。例如杜甫的诗“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宴王使

7、君宅》),“吾徒”、“艰难”叠韵,“漂泊”、“世事”双声。这种例子很多。又如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头上两句:“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按当时的语音,“昵女”双声,“儿尔汝”双声,这两组的声母以及“语”的声母在那个时代是同类(鼻音),此外“恩怨”也是双声。“女语汝”是叠韵,“儿尔”韵母相同,“昵”的韵母也大部分相同。这两句诗里边没有一个塞音或塞擦音的声母,并且除“恩”字外,韵母都有i介音,这样就产生一种跟这两句诗的内容配合得非常好的音乐效果。利用双声、叠韵的极端的例子是全句甚至通首双声或者叠韵的诗

8、。咯举一例:贵馆居金谷,关扃[jiōng]隔藁街。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庾信《示封中录》,通首双声)[①]红栊通东风,翠珥醉易坠。平明兵盈城,弃置遂至地。(陆龟蒙《吴宫词》,四句各叠韵)这已经越出修辞的正轨,只能算是游戏笔墨了。在汉语的诗律里,比双声、叠韵更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语音因素,还得数四声。四声之中,音韵学家把平、上、去归为一类,跟入声对立,文学家却把上、去、入归为一类,跟平声对立,称之为仄声。平声和仄声的种种组合,一句之内的变化,两句之间的应和,构成汉语诗律的骨架。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