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78587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6
《看吴弘禄与黄寅的对话(完整版),不看可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寅你好:>作为一个合格风水师,连损夭丁口都不懂的话,还看什么风水?中国地大人广,或许你碰到的能人太少,我将是你遇到的第一人。你有找过石盖穴吗?风水的先发后败、先败后发是什么原因?>四十八局堪舆吴弘禄>吴先生:>新年好!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这些年头来你是第一个在我面前谈风水有如此豪气的人,希望有机会见面。闻名不如见面的憾事经历太多了,但愿你是闻名如见面。>石盖穴,我不但找过,而且替人葬过。>先发后败,先败后发,对我而言过于简单。>风水学上定数的东西对于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困难,我已没有去研究了。现今我在研究风水变数的学问,只要突破变数,就可以进入地仙境界。变数者:三峡为什么变成水库?为什
2、么那个时候才建?可用风水推知一地多少年后某方会建庙;河什么时候建桥,建几条桥;你面前空地什么时候会有人建房;你旁边的房子什么时候会被拆。这些变数的东西你行吗?如行,黄寅跪求!黄先生你好:在新的一年祝你易学进步合家平安!在当今风水界论断吉凶这么详细的人只有你我,风水大师我也知道不少都是浪得虚名者多,即然你作过石盖穴那么该穴土色如何、穴位何形状、写何字、玄武石有多高,石盖穴我也找到但没作,有时间来参观。今天我们应当认识到古代风水所使用的手段和依据的一些实践理论,己经远远落后於当今社会产生出的现代科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发展过程。我们应当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对于你提出这些问题,作答如下:?三峡
3、为什么变成水库?为什么那个时候才建??(这种国家大事我不懂)可用风水推知一地多少年后某方会建庙;(多少年我不知建庙我清楚)河什么时候建桥,建几条桥;你面前空地什么时候会有人建房;你旁边的房子什么时候会被拆。这些变数的东西你行吗?不行这些建议很好。吴弘禄黄先生:希望你写的和做一致,不要让我失望。能者少之少。万事皆由风水定千金难买早知道寿夭穷通五行中敢评生死与吉凶知方识向人胜天遍求研究访知音吴弘禄200622吴先生:>来邮收到!>我2004年在广东省电白县那霍镇替一黄姓葬祖婆,给他点了一口穴地,上面全是石,把一块块石头掀开才葬。泥色是:上层是黑泥,中层是黄泥,挖到红泥就葬。石头全是平石,每
4、一块都如同乌龟壳一样,故又名乌龟穴;以廖派(廖金精风水学)看是阴穴,因穴位于凹处,阴穴挖时天阴下雨,开挖时确有此应。此穴地没有立碑,我葬地从不打白坟,从不立碑,搞这些干什么,浪费钱!会发的肯定发,故没有「写何字」。玄武石有多高就不知了,背后不远处确有不少大石。穴地格局是:巳来龙·卯入首·坐乙向辛。易卦法是一四七局,天星法是轸宿地局。若兄感兴趣,来了我带你往观。>我不相信科学胜于玄学。科学与玄学是二回事,绝对不可以用科学的观念与方法去研究玄学,那样会把玄学赶上死路。其实你只要涉足科学界,你定大失所望,充满空想、谬论,科学界的争斗、丑闻比玄学界多得多。中国的玄学只能用玄学的理论去发展、创新
5、,这是我的观点。但我不否定科学,那是无知与愚昧。>我是一个极具自信的,我自信源于我从不令人失望。>兄可否告知是那里人?学何种风水学?> 黄寅>2006年2月3日>黄先生:一种学问经得起验证,它到底是不是科学,我们不必去争论它。我们所学的东西只要是实在的,经得起考验,我们就用我们的想法去研究它。所谓石盖穴并不是这样的,石盖穴必须是一整块,六面石(前后、左右、上下),下罗盘定穴时测到穴位,其形状具有金井、骸棺没其他的。所谓何字,是穴场上天然字。玄武石有多高,才证实结穴之位。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你师父留一手。根据你发的邮件内容,该穴应当叫“骨中
6、肉”自信当然是好,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学缺乏自信,那就所学无用。我是福建晋江人,四十八局堪舆唯一传人,本门风水从龙向生克,七十二龙,六十龙,穿山透地,遁八门,三奇,子父财官,抽爻换象,廿四山断,去土皮深浅断,五行各有所用,流年断(书上讲的五行取用都错了)所断吉凶计有百多项。我也参加几次国内风水研讨会,并且在会上公开断风水先生提供案例,与会者真正懂风水人少之少,石盖穴大都没听过,抽爻换象知名不知何用,去土皮深浅断根本不知道,龙向生克结果如何都不知。唯一与我论石盖穴的人你是第一个。学海无涯吴弘禄2006年2月4日>吴先生:>来邮已悉。>邮中所说这种地我见过,且见过不少,我一位学生在柳州,他那
7、里这种地多。我称这种为「石盖地」,因为我从未见过这种地能结成穴者,这种地能是「石盖穴」我真未遇过,有机会一定去开开眼。穴与地是二回事。什么叫穴?能埋棺材的就叫穴吗?请问吴先生什么叫穴?为什么讲寻龙点穴的书那么多,但会点穴的人那么少呢?那是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将什么叫穴讲出去!>我的二位师父,都是诚实严肃的人,遇到真心求学者,莫不尽授。不但我从他们身上尽得所学,我几位师兄本事也与我毫无差别。而且我两位师父在我求师时都已超过了七十岁,早看破尘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