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67649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益阳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益阳市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益阳市气象局为切实提高气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全方位、多角度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市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概况“十一五”以来,全市气象工作者秉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为民管天,追求卓越,优质服务,造福益阳”的气象人精神,以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促推益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㈠主要成就1、气象监测网络覆盖城乡。2005年前,我市12144平方公里范围只有5个国家级人工气象观测站,且气象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较低。“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近600万元资金,把5个国家级人工站升级改
2、造为自动站,并新建区域中小尺度灾害天气自动气象监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148个,达到每8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共享程度显著提高。建立了联通全市气象台站的2M数据专线和VPN宽带广域网,实现了气象资料共享和部分业务的网上办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继增加了输电电缆9结冰、土壤水分湿度、闪电定位、太阳辐射和自然物候等相关观测项目。为了开发气候资源,在洞庭湖区的沅江、大通湖建立了6个50—70米高的风力加密观测塔,为建设风力发电场提供科学依据。探测质量稳步提高,2006—2009年地面测报错情率为0.006‰,较“十五”期间降低0.05个千分点。2、预测预报质量明显提升。依托基于卫星广
3、播的通信网络,1小时内可收集北半球各观测站大部分气象资料,24小时接收海量数据资料达10余G字节,文字图表文件万余个,通过气象业务平台自动处理分析,中短期预报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和重要气象服务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农业气象预报逐步向客观化、定量化、作物生长模式研究方向发展。加强了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建成了省市间的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和多普勒雷达等效系统。规范了全市短时、临近气象预报业务,短时预报产品实现定时上网发布。发布了气象地质灾害预报;开展了大雾、雷电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业务,城镇天气预报时效延长至168小时。2009年全市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85.6%,较“十五”期间提高5
4、.6个百分点。3、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除完成省气象局和市政府下达的科研课题外,每年都自筹科研经费,凝练3—5个益阳经济社会发展与气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加以研究,并投入业务应用。沅江市风能资源开发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进入招商引资实施环节;9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效益评估和人影三级作业指挥系统的业务应用,大大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含量;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避灾农业研究、渍涝灾害研究、山丘区地质灾害研究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精细化数值预报、雷电预警预报等,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4、防灾减灾体系日臻完善。我市
5、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区、湖区并存,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依托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监测手段更为齐全,预测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区域气象监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无失误。“十一五”期间,地方党政各级领导根据天气预报实施防汛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转移人员、合理调度,连续五年实现山洪地质灾害无人员死亡。尤其是2010年6—7月,我市暴雨、大暴雨频发,灾害天气程度并不比周边市(州)低。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适时如2008年初雨雪冰冻期间,市气象台发布19期短时(短期)重要天气
6、公报,期期准确,次次及时,广获社会各界好评;分灾种气象应急预案井井有条,灾情直报系统通畅无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与服务面不断拓宽,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网站、邮件、电话、传真9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广泛应用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我市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天气信息每天最多时受众就达50万人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去年组建的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传播气象信息、上报实时灾情、维护气象仪器,筑成我市防灾减灾一道新的屏障;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我市每年都不同程度遭遇气象灾害袭击,由于防灾减灾体系日臻完善,防范及时,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和人员
7、伤亡。5、气象行业社会化管理有序推进。严格履行《气象法》赋予的管理职能,果断摒弃部门利益,坚持依法行政。防雷和氢气球安全管理实行资格证和资质证认证,严格分离管理与经营行为,培育并活跃了防雷工程市场和空中广告市场。气象信息刊播井然有序,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开发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步入正轨,大气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存在的问题1、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响应体系尚不健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