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

ID:15849124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_第1页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_第2页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_第3页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_第4页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戴震难师⑴【原文】先生⑵是年⑶乃⑷能言⑸,盖⑹聪明蕴蓄⑺者久矣。就傅⑻读书,过目成诵⑼,日数千言⑽不肯休。授《大学章句》⑾,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⑿师:“此何以⒀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⒁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⒂记之?”师应⒃之曰:“此朱文公⒄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⒅几何⒆时矣?”曰:“几⒇二千年矣。”“然则(21)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22)应,曰:“此非常儿也(23)。” 【注解】(1)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题目是编者加的。人物介绍

2、见“资料库”。(2)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3)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4)乃:才。(5)言:说话。 (6)盖:大概,这里指推测。(7)蕴蓄:蕴藏,积蓄。(8)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9)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下来。(10)言:字。(11)《大学章句》:南宋朱熹为《礼记·大学》作的注释书,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教科书。(12)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13)何以:以何,凭什么。(14)述:记述。(15)门人:学生。(16)应:回答。(17)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见“资料库”。(18)相去

3、:相隔。去,距离。(19)几何:多少。(20)几:差不多。(2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22)无以:无法,没有什么可以拿来……(23)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戴震难师》学案一、课题:《戴震难师》二、课型:新授课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2、感悟戴震的精神。四、学习方法1、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五、学习过程环节一 课前练兵,初步感知1、结合资料库相关知识了解作者。2、朗读课文。【温馨提示】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以情带声。②

4、“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批注。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戴震难师(  )   蕴蓄(   )    数千言(  )   几二千年(  )4、温故知新,解释词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吾日三省吾身  (   )   知之为知之(   )然数年恒不一见(   )先生是年乃能言 (   )    日数千言不肯休(   )   为曾子之意(   )5、释词译句。⑴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译文:⑵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⑶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⑷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环节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三 读通课

5、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词句。2、指名朗读  【听读指导】听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断句。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四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在注释帮助下,学生自主解读文章的意思,找出困惑和疑难。2、携带问题,分组讨论。3、各组提出问题,全班互助。4、指名串译,理解课文。环节五 分析人物,探究精神1、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戴震?2、谈谈戴震精神带给你的启发。3、发扬戴震精神,当堂质疑问难。环节六 总结全文 【资料库】1、人物介绍段玉裁(1735—1815),清代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字若膺(yīng),号茂堂,江苏金坛市人。他是戴震的

6、学生。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诸如“改字”问题、误校问题、分别作者之是非与本子之是非等,卓识宏议,发人之所未发,至今为学者所称道。戴震(1723年—1777年),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也是我国十八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他还提出“光照说”,还提出“以情洁情”的主张,反对道学家的伪善,“以理杀人”。一生著作很多,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考据、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有《戴震文集》《戴震集》等。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7、。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ù)源(今属江西)人。死后谥“文”,后世称他为朱文公。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2、梁启超对“戴震难师”一事的评价此一段故事,非惟可以说明戴氏学术之出发点,实可以代表清学派时期精神之全部。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愿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常从众人所不注意处觅得间隙,既得间,则层层逼拶,直到止境处;苟终无足以起其信者,虽圣哲父师之言不信也。此种研究精神,实晚世科学所赖以建立。而震以童年具此本能,其能为一代学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