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4893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浅谈中学数学课改中的教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数学课改中的教学问题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由于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等现象,既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形成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形式化。 回首中学课改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我们摈弃了老腔老调的程序化教学方式,积极地想在新课堂教学中开辟新鲜源泉,于是百花争鸣,一方面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一,资源泛化。我们在学习各个先
2、进案例的同时,总会出现“一窝蜂”行为,一窝蜂学习,一窝蜂改革,一窝蜂应用,导致我们忙得忘记了估计学情,一些中学率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新课改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学习。可是在实践中是否适应本地水土却被淡化。 第二,模式流于表象。部分教师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之下仍然坚持学习他人课改模式,并未自主开创适应自己课堂的新课改模式,于是在内外压力之下,部分教师成了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兴趣未被提升,原始方式却被甩到脑后,青黄不接,听课如同嚼蜡。 第三,部分课堂情境设置牵强。为了给新课改锦上添花,个别教师在情景设置环节上,过于牵强为情景而设置情景。按照新课
3、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第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变成了花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
4、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加强生活与数学的接轨。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数学的“外衣”。而且我们并不能保证任何教学内容都能单独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多数学方法必须结合使用才能与实际挂钩,然而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五,刻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上,部分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的多达十几种,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数学的精髓是用简单的系统的数学思想解决困难问题,所
5、以过分追求热闹,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第六,让学生过分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
6、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部分学校出现“哑巴教师”,而分层教学无处容身,不能使学生全部融入课堂。 第七,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正面教育。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有困难、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完整的表扬既有表扬,有批评与
7、激励。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明确指出,使模糊的数学问题得到澄清。 第八,过于强调课程意资源的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中学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
8、解释者、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应是数学新课程课堂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缺乏认识或经验不足,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