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63263
大小:1.0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50分)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什么区别?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一般利润率有什么影响?(10分)答:(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剩余
2、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需要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较,由此产生了剩余价值率。其表示方法有两种:①物化劳动表示法:,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②活劳动表示法:,该公式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于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用表示利润率,C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则利润率为:。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3、体现为:①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②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③二者计算的数值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
4、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在量上利润率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2)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985
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将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其中c表示不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会对平均利润率产生影响,原因如下: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目的,在现实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表现为利润率。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
6、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有机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同量的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2.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10分)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7、,其在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和按产品的实物形态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1)三个部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它划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m)。(2)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Ι)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