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虚静观研究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

ID:15744468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_第1页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_第2页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_第3页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_第4页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的虚静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关键词:老子  虚静观  作用  现实价值  论文摘要: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胜躁,寒胜热”的思想,其中的虚静,是哲学意义上的虚静,是建立在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就虚静本身而言,其特点可概括为:排除主观之成见﹑杂念﹑嗜欲,保持内心平静清澈﹑聚精会神﹑心智专一。另外“虚静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静”蕴藏着“以静制动”“以静养智”“宁静致远”“清静无为天下正”的智慧。虚静观还对音乐书画茶道有重要的影响

2、。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虚静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显而易见,其影响极其深远。  引言  《辞海》云: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世人。一说即老聃,字伯阳,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老子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时代末期,老子年龄比孔子稍长,传说孔子曾问礼于老聃。据说他看到周室衰微,便隐退。西出函谷关,至秦,莫知所终。他路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强留他著书,他便写出了《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五千言而后离去。老子是中国古代具有原创意义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源头之一,对于整

3、个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老子生平在史书中的记载甚少,明确一记录老子生平的最早文献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它如《史记·孔子世家》和《庄子》的《天道》、《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篇中有零星记载,但都不详尽。关于老子其人其书,长期以来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些问题又是研究老子哲学所不容回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老子生平,学界一般依据司马迁《史一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一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司马迁在此肯定了老子姓李名耳,是周守藏室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馆

4、长)。  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辩证法大师。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智慧的巨人。哲学是认知的最高王国,孕育着人类智慧之爱,辐射着人类智慧之美,哲学家因此而被称为人类智慧之友。有的哲学家冷峻似冰,有的哲学家炽热如火;有的哲学家立足大地洞察世界,有的哲学家高悬太空俯视尘世;有的哲学家置身于社会运动参与斗争,有的哲学家深居书斋冥想沉思。他们各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宇宙、世界、社会、人生追索求知并作出了各自的回答。而哲学的思考.是探求奥秘、寻根究底、了无穷尽的思考。哲学的这种思维特性,决定了哲学的思考必然伴随着批判性。哲学的面孔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却含有澎湃的激情

5、,犹之于沉默的山岩地壳蕴蓄着炽烈的地火熔浆一样。哲学就是这样的人类智慧之爱,像“诺亚方舟”,希望拯救人类,驶离苦海,指向幸福彼岸;就是这样的人类智慧之美,要破“司芬克斯”食人之谜,洞照人生光明之路,指向美的乐土;就是这样的人类智慧之友,不是君凌人类之神。“神喻”禁锢人脑,哲学家释放人思。老子就是这样一位哲学家,他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他貌似虚静,却满溢爱之情;他倡“无为”,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守静”,实为“制动”;他甘“居后",反而“占先”;他主“不争”,实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要之,无为消极其外,有为积极其内。智者精思妙涵深邃,充满

6、了智慧之爱,闪烁着智慧之美,成为人类智慧之友。因此,老子哲学思想就自然被认为是生命的智慧。  《老子》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中国这一智慧巨本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认知的哲学格言。五千精妙,博大精深。邀远眇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其中有对老子及其书的评价: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7、 ——孔子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自明也。”                                   

8、                   ——司马迁  面对世事的纷扰,老子主张人生应该致虚守静。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源,道体虽然为虚,但是它发挥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