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3912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中国歌剧鉴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歌剧鉴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让学生了解中国歌剧的特点、历史发展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加强学生对中国歌剧的理解,培养其欣赏的兴趣。2,比较中国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之间的差异,增进学生对不同歌唱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二、学情/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经过前面几个课学习,已经对中国歌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到的可能很模糊。所以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他们更加详细的介绍。三、学习内容分析中国歌剧的历史中国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发展、停滞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19--1944)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了适应当时反帝爱国斗争的需要
2、,中国艺术创作要求遵循科学、民主思想,力求通俗化、民族化,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就是中国歌剧的萌芽,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后来在反映现实题材、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经验、艺术形式民族化等方面继续探索的还有: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隅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大生产吧》等。2.发展阶段1)由秧歌剧到新歌剧的发展。(1944----1955)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中国歌剧出现了以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秧歌剧,代表作品:安波的《兄妹开荒》、马可的《夫妻识字》等。秧歌剧的创作为新歌剧发展开辟了道路,1945年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找到了中国歌剧独特的发展道路,该剧也成为是中国歌
3、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现了中国歌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代表作品还有:《小二黑结婚》《刘胡兰》《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等。2)新歌剧发展的探索1956年以后,艺术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新歌剧继续进行大胆探索:(1)继承传统戏曲创作道路的《红珊瑚》(2)以民间歌舞剧为基础的新型歌舞剧《刘三姐》(3)以话剧加唱表演形式的《星光啊星光》(4)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道路的《阿依古丽》(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法上,坚持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兼取西洋歌剧、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成功之作:《洪湖赤卫队》《江姐》。3.停滞与恢复发展阶段十年文革使
4、新歌剧停止创作。1976年改革开放之后,新歌剧才重新恢复发展。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人们的艺术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促使歌剧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种是雅化趋势,即沿着严肃大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开掘,把歌剧综合美感在更高审美层次达到整合均衡发展,作为艺术探索的主要目标。代表作品:施光南的《伤逝》金湘的《原野》等。就其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美,歌剧《原野》《苍原》《张骞》可视为新时期严肃大歌剧创作的高峰。其中《原野》是国际保留剧目中第一部中国歌剧。1991年歌剧《党的女儿》是新时期探索的成功之作。二是俗化趋势,即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
5、创作理念,用来探索中国音乐剧的创作道路。音乐剧与歌剧最大差异就是没有唱法的界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都音乐剧有。早期作品:《我们现代的年轻人《风流年华》《友谊与爱情的传说》,近期较成功的作品:《蝶》《赤道雨》等。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歌剧知识;中国歌剧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差异。四、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变得积极,主动。六、教学策略讲授法、讨论法七、教学环境普通教室导入新课一.歌剧课堂问卷调查:1,有没有同学听过中国歌剧?2,看
6、过中国歌剧的同学喜欢吗?3,有没有同学知道中国歌剧是什么样的艺术?二.讲授中国歌剧并欣赏1,歌剧《江姐》剧情介绍全国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四川省委交托的发展华莹山游击队的重要任务,离开重庆奔赴川北。在重庆,江姐机智地摆脱了特务头子沈养斋的搜查。在赴华莹山途中,她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立即投入了对敌斗争。江姐和游击队员们广泛发动群众,抗丁抗粮、阻截敌人军火,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川北被敌人逮捕,并被关进了重庆中
7、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江姐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慷慨高歌,英勇就义。音乐特点:该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