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26032
大小:20.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中央电大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二是——。2.我国的——和——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
2、制其——并接受——的刑罚方法。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原则和——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9.缓刑考验期限从——之日起计算。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1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B.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
3、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法认为是犯罪C.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轻凰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重1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久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巴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14.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巴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15.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A‘从轻13.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n减轻或
4、者免除16.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人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致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行为犯B.危险犯巴结果犯D.举动犯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A.从轻B.入轻或者减轻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D.减轻或者免除1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巴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丸报请最高人民
5、检察院核准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1.犯罪22.犯罪主观方面23.正当防卫24.刑罚裁量情节25.没收财产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6.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7.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28.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29.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吴某(陈某的外甥),男25岁,无业,1994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7年11月26日刑满释放。朱某(吴某的朋友),男20岁,无业。
6、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2002年6月到9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02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人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便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
7、、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4年1月—、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l‘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2.国家工作人员军人3.可能放任4.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免除减轻6.方法行为结果行为7.参加劳动教育改造8.吸收(原则)并科(原则)9.判决确定lo.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