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19572
大小:2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灵丘四中课时作业高x科目必修x第x单元xxxx第1课发达的古代的农业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有利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和成熟的是() ①耧车和犁壁的发明 ②代田法和区田法的出现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引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①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②沉重的封建剥削③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破坏和轻视④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右图中的农具(铁犁)问世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原始社会末期C、
2、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井田制实质的是(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
3、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7.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8.“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精耕
4、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9.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10.《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 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11.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
5、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 A.筒车等新灌溉工具的推广应用 B.犁耕技术的提高适应了不同土壤耕作需要 C.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D.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1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6、 C.①③ D.②④ 13.右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14.下图所示的两种农具的相似点是()①靠人力操作②用于农业灌溉③利用畜力④用于手工业生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二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灵丘四中课时作业高x科目必修x第x单元xxxx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此其分事也。”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
7、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1)从技术上看,材料一中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2)对于材料二,请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指出为什么这种经营方式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3)依据材料三,请你说说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并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评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C 解析:③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之一,与题干无关。2.B 解析: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整个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