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热点问题专题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

ID:15702642

大小:29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8-05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_第1页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_第2页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_第3页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_第4页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热点问题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历史热点问题专题【考情分析】1.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突出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考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论是文科综合试卷还是历史单科试卷,都无一例外地重视考查历史学科与时政热点、焦点相关的知识点。其目的是体现“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历史学科功能,发挥历史学科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应用作用。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既有选择题,亦有学科内综合题,还有文科综合题。如:全国卷考查的“长城”题、“三农”问题题、“铁路交通”题、“振兴东北”题、“纪念万隆会议5

2、0周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题等等,地方卷中有“民族问题”题、“世界金融危机”题、“社会救济与民生问题”题等等。3.从考查的切入点(选点)来看,既有直接考查对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如:“三农问题”题,“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应对策略,“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策略,等等。也有考查时政热点问题在历史学科上的折射,属于间接考查的方式。但总而言之,以间接考查为主要命题手段,直接考查为次要方式。4.从考查的分值份量来看,时政热点问题在历史试题中都占有一定的份量,有的以很隐晦的形式切入,如:2010年高考文综

3、浙江卷第39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实际上折射的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的时政热点,这些内容都应该计入时政热点分值当中。随着新课程高考范围的不断扩大,考查时政热点问题的历史试题将更多地体现在试题当中,中学师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5.时政热点题的形式,主要包括“长效热点”题,也就是说考查的主干时政热点是长期存在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热点的问题,如:“三农”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等。也有“短效热点”问题,主要以周年的形式

4、出现的,如: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国际妇女节100周年、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60周年、深圳特区建市3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等等;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0周年,等等。这些问题,中学师生也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知识交汇】◆长效热点问题:古今中外“民本”思想和“民生”问题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

5、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1.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试图通过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解决民计民生问题,如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或西汉前期的休养生息、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等),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役负担。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美国罗斯福新政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当时起到了缓和社

6、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历史作用。4.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具体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的举措是: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

7、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肯定并发展了“农民两大伟大创举”。这“两大伟大创举”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

8、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这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农村经济的振兴,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意义。(5)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措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技、文艺、制定教育方针,发展各级各类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6)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