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91440
大小:13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4
《《第四纪地质学》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纪地质学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陆地上形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层),它不连续地覆盖于基岩之上,这层风化外壳称为风化壳(Crustofweathering)。主要风化壳类型有:()A.碎屑型风化壳B.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C.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D.硅铝-粘土型风化E.硅铝-铁质-铝土型风化壳(红土型风化壳)壳2、最主要的两种搬运和沉积介质:()A.空气B.流水C.冰川D.生物3、世界大地震活动带主要有:()A.大洋中脊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大地裂谷
2、地震带D.环太平洋地震4、第四纪(Quaternary)在国际地层表中可划分为多个世,包括:()A.全新世B.上新世C.中新世D.更新世E.渐新世5、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第四纪生物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A.晚期智人阶段(新人)B.早期猿人阶段(古猿)C.晚期猿人阶段(直立人猿人)D.早期智人阶段(古人)6、冰碛物按其存在位置,分为:()A.底碛B.侧碛C.终碛D.冰缘堆积7、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有以下哪些方式:()A.水化作用B.层裂(岩石的释荷)C.水解作用D.碳酸化作用E.冻融作用8、划分第四纪地层的
3、标志包括:()A.构造与地貌标志B.生物标志C.考古标志D.岩性和岩相标志9、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有以下哪些方式:()A.层裂(岩石的释荷)B.水解作用C.碳酸化作用D.水化作用E.氧化作用10、冰碛物按其存在位置,分为:()A.底碛B.侧碛C.终碛D.冰缘堆积物11、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标志包括:()A.冰川遗迹——冰碛物B.红色风化壳C.海滩岩D.动、植物化石标志12、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A.包气带水B.潜水C.滞水D.承压水13、物理年代学测量方法包括:()A.古地磁法B.热释光和光释光法C.电子自旋共振法D.裂变径迹法14、影响
4、岩石风化的因素有:()A.岩性B.时间C.节理发育情况D.地形E.气候15、岩溶地貌是( )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A.地下水B.地表水C.湖泊水D.降水16、河流阶地的类型包括:()A.堆积阶地B.埋藏阶地C.基座阶地D.侵蚀阶地17、冰川作用的类型:()A.冰蚀作用B.冰川的搬运作用C.冰川的堆积作用D.冰川融化18、以下属于风蚀地貌的是:()A.风蚀蘑菇B.雅丹地貌C.新月形沙丘D.沙垄19、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A.岩石的可溶性B.岩石的透水性C.水的溶蚀性D.水的流动性20、冰川
5、类型包括:()A.山岳冰川B.湖泊冰川C.大陆冰川D.河流冰川21、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包括:()A.大陆冰川的变化B.海水温度的变化C.全球性构造运动D.局部性侵蚀与沉积物的均衡作用22、以下属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形态的有:()A.地下河道、天生桥、溶洞B.溶沟、石林、峰林C.盲谷、干谷D.牛轭湖、心滩二、判断题23、更新世是冰期时代,全新世是间冰期时代。()A.√B.×24、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地形、构造和水。()A.√B.×25、在多级阶地发育区,阶地级数越大,年代越老。()A.√B.×26、地质构造对地貌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形
6、成背斜的地方一定出现山地,出现向斜的地方肯定形成谷地。()A.√B.×三、解释题27、三角洲: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28、落水洞:是从地面通往地下深处的洞穴,垂向形态受构造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控制,呈垂直的、倾斜的或阶梯状的。洞口常接岩溶漏斗底部,洞底常与地下水平溶洞、地下河或大裂隙连接,具有吸纳和排泄地表水的功能,故称落水洞。29、褶皱:由于水平力的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背斜:褶曲的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
7、是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背斜成为山岭。但是,由于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而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向斜:褶曲的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与背斜相反。30、冻融作用: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由于温度周期性的正负变化,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于是土层经受反复的冻融并发生应力变形,产生冻涨、融陷、流变等一系列不同于非冻土区的力学表现。冻融反复交替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四、填空题31、世界大地震活
8、动带主要有: 、 、 。答案: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32、侵蚀基准面可划分为 和 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