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ID:15689576

大小:1.55 MB

页数:126页

时间:2018-08-04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桃子沟水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龙潭水利工程是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桃子沟大坝位于涪陵城西北方向的马武镇松涛村境内,坝址距主城区35km,除进场短距离临时公路外,对外交通全为硬化的砼路面,十分方便。桃子沟大坝枢纽由拦河坝、溢洪导流隧洞、放水塔和放水隧洞组成。拦河坝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00.6m,最低建基面高程538m,最大坝高62.6m,坝顶长度202m,宽6.0m,前后坝坡坡比均为1:1.4,库容1280万m3。溢洪与导流隧洞结合,布置在右岸,溢洪堰进口高程5

2、96.5m,采用龙抬头型式与导流隧洞结合,龙抬头断面尺寸3m×2.37m,导流隧洞进口高程549m,隧洞断面为城门型,宽3m,高3.87m,长315m。放水塔布置在右岸,底部高程565m,顶部高程601.8m,塔高36.8m,分七层岸边塔式取水,取水流量1.7m3/s,后接放水隧洞,隧洞断面为城门型,宽1.5m,高2.25m,长300.5m。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2.1水文气象2.1.1流域概况 桃子沟水库位于涪陵区马武镇松涛村,东经107°15′,北纬29°34′。桃子沟发源于马鞍山,属乌江二级支流。桃

3、子沟全流域面积12.03km2,其中水库实际集雨面积8.35km2,坝址以上河流长10.3km,河床坡降23.8‰,整个流域属浅丘地貌,该地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小。2.1.2气象根据涪陵气象站的观测,桃子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40.1mm;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2℃,多年平均日照1300h,多年平均蒸发量1226.8mm,无霜期34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0.8m/s,实测最大风速24.4m/s。2.1.3径流127 根据白鹤水文站1959~

4、1999年41年完整资料分析,汛期为4~10月,主汛期5~9月,年内最枯流量一般出现在1~3月。2.1.4洪水  主汛期洪水采用暴雨推求洪水成果,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将年内洪水分为四期:主汛期(5~9月),汛前过渡期(4月),汛末过渡期(10月),枯水期(12月~次年3月)。汛前、汛后过渡期采用面积比的0.80次方及枯水期洪水按面积比移用白鹤站分期洪水成果,主汛期采用设计洪水成果。考虑到洪水出现时间的偶然性,可能提前或延后发生,故汛期前、后过渡期分别提前或延后10天使用。2.1.5泥砂根据与设计流域邻近大溪

5、河鸣玉水文站35年实测泥沙资料分析,桃子沟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0.21万t,推移质输沙量0.02万t,含沙量为0.475kg/m3。2.2工程地质2.2.1地质概况龙潭水利工程桃子沟水库大坝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浦江乡境内,在桃子沟出口上游800m,桃子沟出口在涪南公路通过,距涪陵35km,交通方便。桃子沟大坝大地构造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弧形构造带的组成部分,构造线以北北东-北东向梳状褶皱为主,东面为梓里背斜,东南为太和背斜,西面为丰盛场背斜,北面为黄草山背斜,无断层发育,构造的破坏作

6、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褶皱和节理裂隙。工程区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有感地震,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和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2.2.2坝址基本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坝址处河流由西向东,上游为北东25度流向坝址,河底高程547.80m。河谷横断面呈宽敞的“V”字型,两岸不甚对称,地形坡度在35~40度,局部呈“阶梯”状,右岸602m以上地形较为平缓,地面坡度在10度左右,坝顶600.6m处

7、谷宽147m,高52.8m,宽高比2.78。(2)地层岩性127坝址地层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与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第四系覆盖层以坡、残积层为主,残积层成份为黄色粘土,地表为稻田或耕植土,分布于近河床平地和谷坡山顶面上厚度一般2.0~5.10米,坡积层多分布于河谷谷坡地带,厚度不大,一般1~3米,在谷坡地带常有基岩零星露头。坝址基岩为遂宁组砂泥岩互层,以泥岩为主,约占坝区岩体的70%左右,按工区分层从上到下出露有5层。从上到下分述如下:第七层(J2sn7):紫红-砖红色泥岩夹薄层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泥岩中

8、局部含粉砂质较重,岩性不甚均一,局部夹泥质粉细砂岩夹层,分布于左、右岸山顶,一般蚀余厚在30米。第六层(J2sn6):紫红色泥质细砂岩(俗称红莲子石),该层总体上共分为三个小层,上、下层J2sn6-3与J2sn6-1为紫红色细砂岩,中间J2sn6-2为紫红色泥岩,第六层以砂岩为主夹部分紫红色泥岩,泥岩为透镜体,厚度变化大。6-1层厚6.3~8.7米,6-2层厚12.0~13.6米,6-3层厚6.4~15.0米。第五层(J2s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