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

ID:15673749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_第1页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_第2页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_第3页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_第4页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1期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1—0209—03收稿日期:2006—08-08我国通信谈备制造企业区仁选择初探许景,管驰明,梁亮,陈庆(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88)摘要:分析了通信制造企业区位分布要素,介绍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空间分布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建议.关键词:通信制造Jk;区位分布:区位选择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通信制造产

2、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行业结构趋同,企业规模较小,各区域优势未充分利用等缺陷,其中很多问题归根溯源都与企业的区位选择有直接关系.正确的区位选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区位选择可以使企业尽可能利用区域固有的地理优势,吸收专业人才,降低融资难度,早El摆脱规模小,效率低的困境.而通信制造行业的腾飞正是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看,对通信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提出建议更有其现实意义和急迫性.1通信制造企业区位分布要素分析(1)销售市场分布.在对原材料原产地依赖较弱的条件下,采取靠近销售市场原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能更好把握市场动态,考虑消费需求,积极

3、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制造市场与销售市场合一.(2)人才分布.通信制造行业最重要的人才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人员.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快,产品周期短,没有一个持续的强有力的研发机构支持,没有核心知识产权,企业就无法掌握核心竞争力,只能做制造工厂,赚取微薄的制造利润.(3)融资能力.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前期启动投入资金相对巨大;同时由于行业特点,资本具有专用性,一经进入,很难退出.这就导致通信制造业存在融资壁垒.2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空间分布现状我国通信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并已形成低集中寡占型市

4、场结构.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通信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G10一直占全行业比重的50%左右.到了2004年达到了行业份额的68.67%.鉴于以上状况,选取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50强作为样本,统计分析得到我国通信制造类企业实际空间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l及这5O家企业相关信息,分析我国通信制造企业的布局特点如下:(1)地域集中性明显,与销售市场分布基本吻合,初具两级增长极的菱形格局,见图2.2005年1—8月,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总销售额为3295.16亿元;销量排名前lO位的lO个省市销量和为3241.72亿元,占总销量的98.38%.这lO个省市分别为广

5、东,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湖北和四川.将其按所属区域划分,则分属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和川渝鄂陕4个区域.这些销售的基本情况与样本企业的分布状况大体相当,我国通信制造产业初步呈现两级增长极的菱形格局.由于我国的经济情况,人才分布,资金流向的基本框架限制,两级增长的菱形格局也是我国未来通信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从样本企业的密集度或者质量上看,第一增长极是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由于本身的通信制造行业基础与其一线中部省实到各级政府机关里,保证政府知识管理具有足够的人才支撑.6.5鼓励广大公众的参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6、",重视知识,尊重人才.不仅政府机关的每一个公务人员应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广大社会公众也应该充分认识和支持政府的知识管理.政府要按照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从政府利益出发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调动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群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参考文献[1]柳巧玲.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知识管理[J].经济师,2005(7):101一lO2.[2]张其春,郗永勤,知识型政府的组织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4):56—57.[3]宁德煌,张晓霞.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差

7、别之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9):12—14.[4]梁润冰跨越官僚制再造组织文化[J].云南行政学院.2003(2):38—39.[5]周城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辨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127—129.(责任编辑:邱娅男)第一作者简介:彭凤,女,1976年生,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现为l~tJJl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成都市,610064.TheComparativeResearchontheKnowledg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