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

ID:15655822

大小:4.10 MB

页数:116页

时间:2018-08-04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_第1页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_第2页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_第3页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_第4页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3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6页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随堂基础巩固]1.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A.玻尔       B.卢瑟福C.汤姆生D.道尔顿[来源:学.科.网]解析:核式原子模型是由卢瑟福提出的,他认为原子大部分是空的,电子随意的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答案:B2.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解析: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他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他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答案:A3.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核内质

2、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来源:学。科。网]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来源:Zxxk.Com]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来源:学&科&网Z&X&X&K]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解析:理论化学与实践应相

3、辅相成而不是以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因此D项是错误的。答案:D5.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116第116页[来源:Z_xx_k.Com]A.(1)(3)(2)(5)(4)     B.(1)(2)(3)(4)(5)C.(1)(5)(3)(2)(4)D.(1)(3)(5)(4)(2)解析: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汤姆生

4、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答案:A[知能综合提升](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根据量子论的观点,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轨道上运动并较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卢瑟福C.道尔顿D.玻尔解析:玻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的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这些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答案:D2.下列关于

5、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来源:学科网]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明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解析:化学家提出的假设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苯分子的性质等问题,但随后通过实验发现关于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3.我国科学家前不久成功合成了3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

6、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来源:学科网ZXXK]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116第116页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碳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B正确,D错误;由于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A正确;由于碳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于石墨,所以它们的结构不同,C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D4.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7、来源:学,科,网Z,X,X,K]A.汤姆生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解析:1803年,道尔顿模型——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1904年,汤姆生模型——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布满浆果的松糕”;1911年,卢瑟福模型——原子的大

8、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的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1913年,玻尔模型——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在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