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多面性1、相关定义1.1、以天、命为概念背景的人——个人的客体化关于天、命等概念早在前儒家时期已有论述,《尚书》诸篇中有详细记载,如”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生民而立之君”等。成中英认为,前儒家时期的道德哲学正是以”天”、”命”为概念背景的。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哲学一开始就有一种传统,”这种传统由人的血缘情感与自然以及在时间的历史感与生命的严肃性和最后对于人与世界的真实性及潜在的完满性之信仰表达出来的。”[6](5)他指出在孔子以前很久的商周时代,关于终极的真实性和其决定性的权威、人成就善的潜能、人存
2、在之外的限定、以及人与人之间需要处理得很好的行为模式、建立统一和谐的关系,都已经发展了原始的观念,如天、帝、性、命、德、礼等观念。这些概念都有很深刻的哲学意义,且是彼此相连的。具有人格化的帝的观念逐渐被较少人格化的天的观念代替,”天”是代表万物终极的来源与权威,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天”首先赋予众生生命,赋予万物秩序,是宇宙间一切律动的恒常的原始力量。”关于这种‘天’的创造作用,我们应该指出,天人之间乃具有一种血亲的知解关系,因为‘天’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诗经》中‘天帝’观念即为明显的例证:‘天帝’是凌驾一切的至高力量,人则被认为源自远古的先王,先王的精神
3、则常在天帝左右”[7](60-61)且上天的意志与人们的意志是同一的,政府和统治者存在的可能性正在于上天要提高人民的福祉,当统治者失德和不善时,人民的不满和不安就可解释为上天要收回对统治者的任命的一种象征。”一个人君的德是被认为接受天命认可的。人君有德则有天命维护其统治权力,人君无德则会遭受天谴,逐步走向危亡。”[7](304)实际上,善和德正是实现上天意愿和成就人的生命之潜能的力量。“就一种意义来说,德与善生来就在人中,人可以依照上天的意志(命)来成就自己。人的这种可能性的能力就叫做人的天性(性)。”[6](6)因为天是人的生命15源泉和使自己成为完美的
4、典范,所以人必须修养本性来实现德与善。”尤有进者,人的秩序是建立在自然的秩序之上,要保存人的秩序之原则就变为人所实际关注的问题。由于这种关注,就发展了支配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礼,把礼视为发展人和维持社会福祉最根本的价值。”[6](6)成中英在解释前儒家时期的”命”的概念时认为”命”是一种客观决定力量,但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命”对人来说可能是客观的,但在天那里却是天的主观意志,命字由”口”与”令”两字组成,口出令为命,故董子说:”天令谓之命”。进而指出由作为万物终极来源与权威的天与无所不包的道观之,人之为人是命之使然。从”未知生,焉知死”(《论
5、语先进》)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这两句话句话来看,”知死”有待于”知生”,且人的生死是与命有关的。又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因此,命不仅是生命的限制,也是在此限制中努力以求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就是天对生之所命,孔子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说的。因此,生与死是相应且相对的。且”死”是”生”所表现出的”命”的一面。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正是对”天之所命所显示的限制性以及在此限制下实现生命价值的领悟”。”这代表的是天的权力,天的
6、意志,但也可说是自然事物的内在限制和内在秩序。”而”相对于死,生即为‘命’显的积极的价值。也可以说,生就是天对死的一种突破,一种限制,而生所代表的一切也都有了客观本体的基础意义。”[10](181)在关于天与”生”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生的根源问题,成中英认为可从”天生于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得以表现。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凸显出来则为人之性。性是人的内在能力和性向,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天应生之德可以为天的界定,同时天所生之德也可以发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如果天是一个
7、人之所以为人的外在原因,则天与性(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必然有隔,天何以生人的必然与充足理由并不是人所能了解的。”[10](182)所以,天不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外在原因,天生之人是由于生之本然与自然过程,人之生是生的力量的一种表现;而自然涵摄了天的意志,所以是人之性。天命和天性共同彰显了人的生命,两者相交涵摄、不可分离。这样”古代人格神的天就视为或了解为内在于生之命或生之性之中,也就是以生之必然(命)和生之自然(德)为其核心。这实可说是生之本体,而非生之原因了。”且”性可看做人对生之为生的所认识的深层结构,命可看做人对此生之深层结构的存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限制的
8、了解”[10](183)我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自然才质来界定一事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