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

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

ID:15641494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_第1页
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_第2页
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研究性课题——食盐中的碘前言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摄碘不足容易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汀病和对儿童智力发育形成潜在性损伤。食盐中的碘以KIO3形式存在加工碘盐时,盐业部门在每500克盐中加进约40微克的碘,经批发销售环节后,每袋盐中的碘约有30微克,到我们食用时,每袋盐经开封后,可能就只有20微克碘残存,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关键词:碘酸钾溴置换食盐过渡价态实验设计为了证明食盐中含有碘元素,我们做了以下方案设计方案一实验原理:含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KI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

2、变蓝,本实验利用KI-H2SO4试液与碘盐中的KIO3反应生成I2,再用淀粉试液检验生成的I2。实验用品:药品:含碘食盐溶液、KI溶液、稀H2SO4、浓H2SO4、淀粉试液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滴入几滴稀H2SO4,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2)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浓H2SO4,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3)将上述两支试管里的液体混合,观察现象。反应方程式: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用此方法的优点是现象明显。但是

3、却又产生这样的疑问:由于检验时又加入了碘化物,那么生成的碘单质会不会全部来源于新加入的碘化物?如果事先往NaCl中加入一些NaClO,用以上方法也检验到生成了碘单质。为此,找了资料以后,我们对其作了改进。方案二实验用品:H2O2、SO2、(SO32-+H+)和淀粉溶液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食盐(如10g),加少量水充分振荡(水要少,要有相当量食盐未溶),静置,取上层清夜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中滴加几滴稀硫酸和淀粉溶液,再逐滴滴入3%的H2O2,变蓝则证明加碘盐所加入的碘为I-;不变则进行下面的操作。(2)取另一份清液

4、,通入适量SO2(或加SO32-+H+),充分反应后滴加淀粉溶液,再逐滴滴入3%的H2O2,有蓝色出现则证明加入的为IO3-。主要反应方程式:1.2I-+H2O2+2H+===I2+2H2O2.IO3-+3SO32-===I-+3SO42-(或IO3-+3SO2+3H2O===I-+3SO42-+6H+)开始实验时,我们才发现实验室里找不到SO2,这怎么办呢?在一番寻找之后,无意中看到了一瓶溴.于是我转念一想,用溴来置换碘单质,不是也可行吗?于是我们又设计了方案三。方案三实验原理:含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利用

5、Br2置换出I2单质实验用品:药品:含碘食盐溶液、溴、面粉糊(代替淀粉)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1)在一支试管(试管A)中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滴入几滴Br2,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2)在另一支试管(试管B)中加入碘单质,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3)对比观察。微热主要反应方程式:2KIO3+Br22KBr+3O2+I2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反应发生的很快,试管A、B中都产生了紫色气体(碘升华)。同时试管A里的颜色变成浅蓝色,试管B里的颜色变成深蓝色。在酸性条件下,其它氧化剂与碘离子反应能

6、否生成I2?在这困惑中,我们又联想到报上刊登过的有关将工业盐误当食盐用而发生集体中毒的事件,于是我们就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工业盐虽然主要成分是NaCl,但还含有一定的NaNO2。从理论上分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过渡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为了探究NaNO2能否氧化I2,我们用同样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其结果也发生同样的实验现象,即淀粉变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分析和查询相关资料,该实验的原理为:2NO2-+2I-+4H+=I2+2NO↑+2H2O由此可见,为了不把工业盐当含碘食盐,在鉴定过程中,

7、首先要排除NO2-的干扰。那么怎样排除呢?我们又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做了如下实验,取盐样品加醋酸成酸性,然后,滴加新制取的FeSO4(aq),若显棕色,则盐中含有NaNO2。其反应原理为:NO2-+4CH3COOH+3Fe2+=3Fe3++NO↑+CH3COO_+2H2OFe2++NO=Fe(NO)2+(棕色)若无棕色现象,就可排除NO2-离子的干扰。多次实验证明:只有排除NO2-离子的干扰后,再进行如上的鉴定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是不严密的。左为实验结果右为淀粉与碘单质的反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几经周折,先是方案

8、一不够严密,再是方案二的实验用品不齐,导致这两个方案失败。第三个方案成功,主要是由于平时学习还不够认真,导致Br2置换出I2的简单原理也没有想到,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我才设计了第三个方案。这次研究性课题充分运用了我们在课堂上的所学,也给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报告撰写人同组实验者高一(五)班龚智闻杰指导教师连宝源参考资料: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