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及防治课程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及防治》课程学习心得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及防治》课程,认识到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以下就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2、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一、富营养化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3、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可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时期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视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而异。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作“赤潮”。富营养化的指标,从测定的项目上分,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种指标,这些指标是衡量富营养化的一个尺度,但富营养
4、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无机盐类制造有机质,称为自养型生物。自然水体中的磷(特别是磷)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数和氮量的控制因素。生活污水、化肥和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中都含有大量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纳入这些废水后,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大型绿色植物和微型藻类旺盛生长。藻类主要分布于水体上层,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藻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而种类逐渐减少。水体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红色颤藻的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
5、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有限的营养物质在短期内一再被重复利用,一遇适宜环境就暴发性地繁殖,以致出现“水华”现象。死亡的水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消耗氧;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臭气,使水质不断恶化。同时湖泊逐渐变浅,直至成为沼泽。富营养化状态一旦形成,水体中营养素被水生生物吸收,成为其机体的组成部分。在水生生物死亡后的腐烂过程中,营养素又释放入水中,再次被生物利用,形成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因此,富营养化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二、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和危害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
6、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循环。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在湖水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湖水感官性状大大下降。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富营养湖泊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但是,在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就不同,首先是表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入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中被藻
7、类吸收而衰减,所以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限制而减弱,使溶解氧来源减少。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治理中十分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困难问题,这主要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既有点源,又有非点源,这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和磷。某些处理措施在理论上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
8、可行的,但是,在实际上或者在大范围内,则往往达不到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