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36317
大小:6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麻柳刺绣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麻柳刺绣考察报告罗江华作者简介:罗江华(1968—),四川苍溪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5级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第一部分考察计划一、考察目的麻柳刺绣在上个世纪及以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的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元市文化馆开始发掘和整理麻柳刺绣,麻柳刺绣终为外界所知。之后,麻柳刺绣作品被广为展出,并被拍摄成电影专辑。麻柳随即也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但近年来,麻柳刺绣藏品大量流失,其文化的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
2、能影响麻柳青年的婚姻选择和生活习俗,现代麻柳人面临麻柳刺绣的传承危机。为弄清麻柳刺绣文化嬗变的过程及原因,特别是刺绣文化与女童教育的基本状况,考察活动将深入麻柳村落,收集第一手材料,为后续考察与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所研究的问题,取得研究成果。二、考察主题1.麻柳刺绣与羌绣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2.麻柳刺绣又为何在麻柳山乡形成独特发展?3.麻柳刺绣有着怎样的教育内涵?4.目前,刺绣文化的承传状况是怎样的?5.当地学校教育如何看待这一独特文化习俗?三、时间及路线第一次:2006年1月7日——2006年1月
3、20日,广元市区出发——荣山——母家院子——严家院子——鱼河小学——麻柳小学14第二次:2006年7月17日——2006年7月28日,广元市区出发——沙河——小安——曾家——麻柳图1:麻柳刺绣考察路线四、考察手段备有手持式摄像机一台、数码相机一部、录音笔一支,考察的第一阶段主要运用访谈、参与性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第二阶段注重比较分析、文献查阅、实物考证、统计分析、个案分析等方法。第二部分书面考察报告广元市境内嘉陵江、白龙江两岸的人们多有剪纸、刺绣、石刻等习俗,世代相传。我自幼生活在嘉陵江上游,幼时也穿过绣有图案的鞋子和鞋垫
4、,我睡觉用的枕头、蚊帐,我母亲为我们兄妹三人缝制的童装上面也有刺绣图案。但14在看到麻柳刺绣之前,我甚至搞不清楚刺绣的种类。儿时,见到老年人非常费力地一针一线缝制(最多的作品是鞋垫),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同情,感觉这活太累,而且不应该有什么乐趣。所以,我也告诉我的小妹妹,不要学习这个东西,没有意思的。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我第一次去麻柳小学,本是路过。短暂的停留,发现校园有一景:许多10来岁的孩子都在学习刺绣,他们认真的模样让我心生感动,而作品的精美更让我惊异,第一次产生想要了解这个我辈生长之地特有的文化习俗。
5、历史上,麻柳刺绣并不属于麻柳乡特有的专利,麻柳及周边地区也曾经极为盛行。但麻柳乡是麻柳刺绣生长与发展的中心之地。据1984年的调查,全乡三千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一千三百多人,其中誉为“巧姑娘”的有二百七十多人。刺绣传统对麻柳人产生深远影响。人们衡量谁家的女子有出息,首先品评的是“针线”,“针线好否”甚至成为青年男女联姻的重要条件。图2:麻柳刺绣女一、麻柳刺绣从何而来?(一)麻柳人与羌人的亲缘关系麻柳乡及周边地区曾长时期划归广元县管辖,1985年划归新成立的朝天区。查阅广元县志、朝天区志,有关麻柳之地的描述为:“麻柳刺绣享誉
6、海内外,为羌文化遗风”;“麻柳乡历史文化悠久,是白羊古栈道上的重要驿站。秦汉时,白羊栈上已有人居住。麻柳场集兴于唐,街南侧麻柳树为唐初栽植,距今1300余年,麻柳乡因此而名。宋末元初因战争和种族歧视,羌民逃亡甘南,由于地理环境关系,乡风民俗被明清时迁来的移民所传承。白羊古栈道上古文化沉积深厚,汉、晋、唐、宋时的‘洪督关’曾使很多名人留迹,汉时刘邦、唐朝元微之、宋代陆游、清时张赓谟等均于麻柳乡境内留有歌颂山川和风土人情的诗篇”。14从地域上看,麻柳乡所在的龙门山区曾是羌人居住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期,青海草原上的羌人部落就不断东
7、迁,在今白龙江(古称植水、羌水、葭萌水)流域、嘉陵江(古称漾水)上游,聚居了许多氐、羌人部落;[1]陈连开.中国民族史纲要[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9-10.东汉时期,大批的羌人被强迫迁徙到今甘肃西南与陕西、四川交界处的白龙江、西汉水流域,与汉人、氐人错居,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纺织布、畜牧业。[2]朱绍候.中国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401-405.麻柳所处的龙门山区曾长期为北面紧邻的汉中市宁强县(原名‘宁羌’,取‘宁定羌氐’之意)所管辖。[3]天汉之光.汉中各县地名考[EB/OL].ht
8、tp://www.hanzhong.gov.cn.2005-12-26.麻柳刺绣中所指的麻柳之地,实际要包括大半个龙门山区(见附图二),它以麻柳乡为中心地,向上扩展至曾家、李家、临溪三地,沿南河(古称汉寿水)两岸向下,鱼河、荣山包含期间,位于东经106.03度,北纬32.31度,东连巴山,北系秦岭,地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