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06087
大小:154.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4
《海西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消费的实现路径研究_以福建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西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消费的实现路径研究_以福建省为例海西经济区发展低碳消费的实现路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任玉军李世书〔内容提要〕低碳消费是当今人类为应对资源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具有低碳、节约、环保、健康、公正等特点。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缺乏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居民低碳消费观念不强、低碳消费能力不足、低碳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不够等问题。构建福建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健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加强低碳消费教育宣传、提升居民低碳消费能力和低碳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关键词〕低碳消费实
2、现路径海西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70(2012)11-003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10024);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A112396)当今,随着全球温室气候危机的加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时代即将不可避免地来临,并将成为未来主导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必须要继续深化和加速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我国转变发展模式的
3、宏观要求,就决定了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走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解决好低碳与发展的矛盾。《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海西经济区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既意味着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海西经济区建设要更多地承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转变发展模式,将发展与转变发展模式统一起来,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走低碳发展之路,大
4、力发展低碳经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关系,决定着要实行低碳发展和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消费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的消费方式。一、低碳消费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工业文明造成的资源环境危机,人们相继提出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生态消费”等消费方式,从实践上看,这些消费方式都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和人的健康等问题。所不同的是,它们提出的背景、侧重点及理论形态有所区别。绿色消费主要是针对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的威胁提出来的,它“把关
5、注放在消费品上,只关注消费对象是不是节约、防污和健康的绿色产品,而没有关注消费行为及其过程本身是不是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绿色消费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消费数量的追求欲望,只是调整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并没有体现人类的理性精神和节俭自律”。〔1〕因此,它只是人们在面对生态危机和食品安全时的一种直接的简单的反应,还没有深入到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层思考。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开始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主张,并基于这一理论和主张提出
6、03区域发展了可持续消费主张。可持续消费一面把绿色消费对环境的关注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一面又提出对资源问题的关注,其实质是要求人的消费活动必须以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为限,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既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条件破坏程度的日益加深,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行为及消费模式的反思的深化。不过,根据生态消费的观点,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考虑人的消费方式的转变难免太功利化了,仍带着深深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它在侧重人需求的满足的同时,没有克服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控制,它的理论基础依然是物我两在
7、的二元论哲学。”〔1〕生态消费是稍后于可持续消费提出来的,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消费观念,它对物种、环境等生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从实践上它并没有走出可持续消费的实践范围,与绿色消费也非常接近,但在理论形态上,“生态消费含义的确定和蕴涵的内核是建立在生态主义道德基础上的。”〔1〕生态主义把万物的自我生存价值提高到与人等同的高度,把人置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平等地看待人与万物的生存价值,从根本上摧毁了人高于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执拗
8、。生态消费主张反映了现代社会以来人对流行了几千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省,是把生态主义的理念转化为人的现实行为的一种尝试。因此,生态消费在理论上更具彻底性。不过,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界限日益模糊,价值目标、理论形态及实践行为也基本趋于一致。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生态消费缺少现实的可操作性,所以这些消费方式都没有成为全社会普及的消费方式,仅仅存在于少数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