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97817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油菜种子安全储藏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种子栽培—油菜种子的贮藏技术方法阿里巴巴农业2012-04-05来源:阿里巴巴农业频道专题:种子打印【阿里巴巴农业】 油菜种子含油量较高,约在35%~40%之间,一般认为不耐贮藏。但如能掌握它的贮藏特性,严格控制条件,也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油菜种子的贮藏特性 油菜种子贮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吸湿性强 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暴露的比面大。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据浙江省的经验,在夏季比较干燥的天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油菜种子水分可降低到7%~8%以下;
2、而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其水分很快回升到10%以上。所以常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和潮湿季节,特别要注意防止种子吸湿。 (二)通气性差,容易发热 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由于种皮松脆,子叶较嫩,种子不坚实,在脱粒和干燥过程中容易破碎,或者收获时混有泥沙等因素,往往使种子堆的密度增大,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如果感染霉菌以后,分解脂肪释放的热量比淀粉类种子高1倍以上。所以油菜种子比较容易发热。尤其是那些水分高、感染霉菌,又是高堆的种子。据上海、苏南等地经验,发热时种温甚至可高达70~80℃
3、。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 (三)含油分多,易酸败 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这一变化过程进行得更快,结果使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油脂的酸败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引起:一是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它极不稳定,很快继续分解成为醛和酸。另一种原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油脂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酸进而被氧化生成酮酸,酮酸经脱羧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便生成酮。实践中油脂品质常以酸价表示,即
4、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耗去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耗去氢氧化钾量越多,酸价越高,表明油脂品质越差。 油菜种子在贮藏期间的主要害虫是螨类,它能引起种子堆发热,是油菜种子的危险害虫。螨类在油菜种子水分较高时繁殖迅速,只有保持种子干燥才能预防螨类为害。 二、油菜种子贮藏技术要点 (一)适时收获,及时干燥 油菜种子收获以在花薹上角果有70%~80%呈现黄色时为宜。太早嫩籽多,水分高,不易脱粒,内容欠充实,较难贮藏;太迟则角果容易爆裂,子粒散落,造成损失。脱粒后要及时干燥,晒干后须经摊晾冷却才可进仓,以防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发生干热现象(即油菜种子因
5、闷热而引起脂肪分解,增加酸度,降低出油率)。 (二)清除泥沙杂质 油菜种子入库前,应进行风选1次,以清除尘芥杂质及病菌之类,可增强贮藏期间的稳定性。此外对水分及发芽率进行1次检验,以掌握油菜种子在入库前的情况。 (三)严格控制入库水分 油菜种子入库的安全水分标准不宜机械规定,应视当地气候特点和贮藏条件而有一定的灵活性。就大多数地区一般贮藏条件而言,油菜种子水分控制在9%~10%以内,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8%~9%以内。根据四川省经验,水分超过10%,经高温季节,就会发生不正常现象,开始结块;水
6、分在12%以上就会形成团饼,出现霉变现象。 (四)低温贮藏 贮藏期间除水分须加控制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28?30℃,春秋季不宜超过13~15℃,冬季不宜超过6~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3~5℃就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降温。 (五)合理堆放 油菜种子散装的高度应随水分多少而增减,水分在7%~9%时,堆高可达1.5~2.0m;水分在9%~10%时,堆高只能1~1.5m;水分在10%~12%时,堆高只能1m左右;水分超过12%时,应进行晾晒后再进仓。散装的种子可将表面耙成波浪形或锅底形,使油菜种子与空气接触
7、面加大,有利于堆内湿热的散发。 油菜种子如采用袋装贮藏法应尽可能堆成各种形式的通风桩,如工字形,井字形等。油菜种子水分在9%以下时,可堆高10包,9%~10%的可堆8~9包,10%~12%的可堆6~7包,12%以上的高度不宜超过5包。 (六)加强管理勤检查 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贮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一般在4~10月份,对水分在9%~12%之间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2次,水分在9%以下应每天检查1次。在11月至来年3月份之间,对水分为9%~12%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1次,水分在9%以下的,可隔天检查1
8、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