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60377
大小:14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4
《2013年高考历史冲刺题(中国近代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历史冲刺题(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 1.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是中国主权丧失的开端,但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
2、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这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C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属于现象。故选A。 2.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的信息“请照赴十八省游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选择时注意题干中的最早出现。 3.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材料信息表明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排斥,属于义
4、和团的行为和举动,故选C。 4.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是否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帝,清政府决定利用,而这两人反对。 5.费正清在《观察
5、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根据题干“1901年”“外国人……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分析,说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获得最
6、大的许多特权,由此分析应是《辛丑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A项的内容,C项与题干现象无关,D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 6.鸦片战争后,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右图7中属于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点:《马关条约》。图中分别是上海、广州、苏州和重庆。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7、“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意表明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后,社会并未出现繁荣有序的状态。但不能因此就推断革命比建设更重要,也不能否定辛亥革命的成就,故排除ACD。本题重在强调建设的艰巨性。故选B。 8.下图基本呈现
8、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A.洋务运动的足迹 B.外商企业的创办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表格展示了工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其呈上升趋势,这与洋务运动、外商企业的创办、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有关,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工人人数的急剧上升。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不能带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D。 9.1853年,马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