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25726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八十年代国内的阅读浪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十年代国内的阅读浪潮陈益南/文一个时期对书籍的浪潮性集体自觉阅读,往往标示了那个时期国民的内心企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的阅读,是从粉碎“四人帮”后的恢复性阅读,而向纵深与多元发展,并以浪潮般气势,强力推动的十年。七十年代的最后几年,因“四人帮”的倒台,文革十年中曾被严厉批判、被禁止阅读的众多文艺图书,率先破冰而重新面世,并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如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三家巷》、《苦斗》等,都予以重新再版,大量发行;《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四大古典名著,也大规模地进入新华书店的柜台,面向大众。而《人民文学》、《
2、上海文学》、《大众电影》等杂志,更是一时竟洛阳纸贵,每期发行上百万册都无法满足读者的购买,成为了特殊的紧俏商品。以至当时订阅一份这样的杂志,都需要在邮电发行部门有熟人,才能如愿成为订户。但是,这种如饥似渴般的阅读热浪,主要是因文革的严厉禁锢被解除后,所产生的一个强大反弹。之中,多是一种恢复性阅读,而并非出版与阅读的常态。因此,在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文化领域的新一轮发展,包括《人民文学》、《大众电影》在内的绝大部分文艺刊物,便很快从发行高峰上坠落下来,对其的阅读热潮,也基本退去,只留下极少数近于专业爱好的读者,在坚守着那份有过的阅读。恢复性阅读的特点,是重在:或寻找促
3、使过人们激情高扬的以往,或怀念曾让人有过的平静淡泊。这个时期的阅读心态,既很少从实质上批判历史深处的错误,更少有对未来生活的重新憧憬与思考。不过,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前夕,对阅读的一个破冰理念出现了。1979年4月创刊的《读书》杂志上刊发的一篇文章《读书无禁区》(作者是时为中宣部新闻出版理论处处长的李洪林),它立即引发了知识界一次空前的思想大激荡大震动,对当时打破精神枷锁、促进思想解放,起了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此,使国人的读书,事实上成为了一种真正的自由。即便此后也曾发生过若干次极左思潮的干扰,但“读书无禁区”的理念,犹于一座里程碑,终究已深入人心,不可逆转。并且,在进
4、入八十年代后,牵引了国内一波又一波的阅读大浪潮。——————八十年代之初,随着七十年代末的伤痕、怀旧文字的消褪,人们的阅读开始转向了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思考。这种转向型阅读,主要体现在批判社会现实的激奋阅读、与探索未来社会模式的深度阅读这二个方面。以对《在社会的档案里》、《假如我是真的》这二个现实主义剧本的阅读,拉开了对特权问题重提批评的序幕,并立即在思想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批判与反批判,由此,使人们思考的方向,开始进入到现行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的层面,而不再仅仅是伤痕式的控诉,或就事论事的个别问题局限。《在社会的档案里》是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作者王靖十分大胆而尖锐地把批判锋
5、芒,指向了深藏于社会体制内的封建特权。比如首长可以不受约束地享受海滨疗养院和专职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一个电话就能把儿子送往军医大学,可以随意在一个夜晚、把年轻的女护士唤来压倒在“床上”,任意凌辱。沙叶新创作的话剧剧本《假如我是真的》则因讽刺干部腐败、以权谋私等现象,引起广泛争议。该剧取材于当时上海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小青年冒充将军的儿子,招摇撞骗,骗倒了许多人。诱人上钩的理由无非是“高干子弟”掌握特权,可以办到常人办不到的事情。题目暗含深意:假如骗子冒充的身份是真的,是否就不会东窗事发?另一方面,以金观涛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为代表,精英文化则
6、以浩浩荡荡之势,以全新启蒙式思考为武器,开始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今后中国发展的方向及道路,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回放与探索。这种新时期的精英文化,其特点是,不再象以往那样,仅仅以马克思主义著作为蓝本,而是广泛集合了以往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因此,对它们的阅读,便极大的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与提升了读者的思维。1984年,《走向未来》丛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发行后,即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读物,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该书出版时间跨度五年,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了外文译作和原创著作,预计出版100种左右,到1988年共计出版74种。如果说,这三
7、十年来,中国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各个方面,能逐渐有了客观、理智、欣赏与学习的态度,尤其对经济发展中“看不见的手”与“如何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的途径,都能有了强烈的认知、思考与理解,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对《走向未来》这套书的阅读。而《美的历程》一书,则从哲学高度统一了社会与自然。李泽厚以优美的文笔,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等数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探讨了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等问题,并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关连的前景,让读者能驰骋于艺术的美妙天地,直接感触到中华民族的心灵历史。该书自八十年代初出版以来,数次再版,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