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15521932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节复习和总结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2、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

3、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板书)4用心爱心专心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

4、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答案:D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min内能飞行5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km/h=30m/s;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83.3m/s.v3>v1>v2.答案:褐海燕猎豹例3:手提水桶时

5、,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人(手)桶桶人(手)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4用心爱心专心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

6、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见,判断一个物

7、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m即356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

8、所用刻度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