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12180
大小:80.6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3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
2、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二、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1、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2、心理学科的任务:(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四、老师学习心理
3、学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第二章感知和注意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2、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正常成人身上,纯粹的感觉形式很少见,多数是以感知的形式出现。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如下方面:①二者在感受与反映事物属性
4、方面的差异;②二者在分析器结构上有区别;③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3、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①回忆补充作用,形成整体映象;②区别不同事物和事物的不同属性;③影响知觉的深化,有助于积累感性知识,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二、知觉的种类和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等。按知觉的对象分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2、知觉的基础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优先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①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
5、激性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等。②主观因素:知觉活动有无目的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与爱好;定势;情绪状态等。(2)知觉的整体性: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的特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它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三、注意及其种类1、注意的概述(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2)注意时
6、的外部表现:①适应性运动;②无关运动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3)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①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②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与
7、实际操作结合起来;④培养间接兴趣。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1)概念: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品质特性,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的特征。(2)注意的分散:指在外部诱因干扰下,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和客体。(3)注意分散的原因:主体的身体生理状态(如疲劳困倦、身体不适、神经衰弱等)导致分心;心理状态(如目标与动机不明或不纯;杂念干扰,心不在焉,情绪低落与波动;意动力弱及行为习惯不良等)导致分心;客观因素(如无关诱因及嘈杂环境干扰等)导致分心。(4)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①使活动方式与活动对象
8、内容丰富多彩有吸引力;②排除干扰,保持环境安静;③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