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

ID:15505413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_第1页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_第2页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_第3页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_第4页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2014年04月10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思想纵横)  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的确,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法律几乎无所不在:当你网购了不满意的商品,没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你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当你的成年子女常年不见踪影、让你孤单寂寞,不要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又没钱打官司,别着急,法院可以帮你寻求法律援助……由此看来,法治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帮助、关心、温暖,使每一个人受益。  法律让每个人安定平和地生活,整个社会也依赖它而实现和谐有序。法治是

2、人类智慧的结晶。虽然历史上东西方思想家都曾有过法治与人治孰优孰劣的争论,但经过长期发展,法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选择,逐渐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这其中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在对秩序的追求上,法治比人治更为稳定:不会朝令夕改、飘忽不定,它确定的规则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对权力的限制上,法治比人治更为规范:不会宽严失度、率性而为,而是强调公权力要由法律制度来赋予和认可,只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程序行使,不给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提供土壤。在对权利的维护上,法治比人治更为公正:不会趋炎附势、差别对待,而是给予每个公民平等

3、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大家平等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得到平等救济。正是因为具有确定性、权威性和正义性,法治才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的一大主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被赋予越来越高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而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现在,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实现;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保证;建成法治中国,现代文明的

4、国家形象才能树立。  然而,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来说,培育和践行法治这一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需要从制度到精神上改变人治的做法和观念,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公平正义原则,形成法律理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积累良法的探索中,立法者需要更加注重立足现实国情,把握时代潮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社会管理者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带头尊崇法律,凝聚共识、规范行为;在维护公正的实践中,执法者和司法者需要排除权势和关系干扰,挡住金钱与人情诱惑,挺直脊梁、铁面无私……  最好的法律不仅仅是印在纸面上的条款,也不仅仅是写进判决书里的文字,

5、而是铭刻在公民内心中的行为准则。因此,树立法治这一核心价值观,基础是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社会信仰。新时代的中国人应展现较高的法律素养,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应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人们都能遵守平等协商的契约,而不是依赖熟人关系;碰上困难习惯找法律、走程序,而不是托关系、找门路;当权利受到侵害时相信公正执法司法,而不是诉诸胡闹或暴力……一句话,只有人人信仰法治、维护法治,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建成,法治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公正是照亮社会的阳光2014年04月08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公正是照亮社会的阳光(思想纵横)  公正者,公平正义也。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

6、就与公正紧密相连,就把公正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致力于实现社会公正,对公正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正。  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历来为中华民族所向往,为世界许多民族所追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礼记·礼运》对大同世界的描绘;“去人之私产”“无国之争”“人皆有乐而无忧”,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的构想;“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愿景;建立人人平等、个个自由的公正新社会,则是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期盼。然而,这些设想在

7、历史上都未能实现。  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懈探索并最终找到了实现社会公正的可行之路,这就是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共产党人则找到了这条路。”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