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05159
大小:952.65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03
《平定县县城总体规划(-年)规划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定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说明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总述1第一章概述1第二章规划背景1一、历次规划回顾和评价1二、阳泉市总体规划对平定县的要求1三、规划依据2四、指导思想2五、规划期限2第二部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一、SWOT分析2二、区域定位5三、城乡发展目标6四、发展战略8第二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规划9一、县域人口发展预测与规划9二、人口城镇化发展预测与规划11第三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2一、城乡居民点重组规划12二、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规划14第四章城乡产业发展规划15一、城乡农业体系规划15
2、二、城乡工业体系规划18三、城乡旅游体系规划20四、城乡物流体系规划21第五章村镇社会服务体系规划21一、村镇教育体系规划21二、村镇医疗体系规划22三、村镇体育体系规划22四、村镇科技文化体系规划23五、村镇商业市场体系规划23第六章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规划23一、城乡交通体系规划23二、电力设施规划25三、水利设施规划25四、燃气工程规划26五、供热工程规划26六、防洪排涝规划26七、消防规划26第七章城乡建设管制规划26一、城乡建设管制区规划26二、城乡建设用地平衡27三、重点城乡居民点建设管制规划28第三部分县城总体规划30第一章
3、城市性质、规模与规划区范围30一、城市性质的确定30二、城市规模30三、城市规划区范围32第二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32一、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32二、城市用地评价及用地发展方向32三、城市建设现状评价33四、总体布局结构33五、各类用地布局规划33第三章专项规划37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37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38第三节绿地系统规划39第四节景观风貌规划40第五节城市给水规划41第六节城市排水规划42第七节城市供电规划43第八节邮电通讯规划44第九节燃气规划44第十节供热规划45第十一节城市抗震规划46第十二节防洪规划46第十三节城市消防规
4、划47第十四节环境保护规划48第十五节环境卫生规划49第十六节五线控制规划49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50一、规划期限和规模50二、规划原则50三、重点建设内容50四、各类用地建设50第五章城市远景规划51一、城市用地布局和用地发展方向51二、城市发展目标51第六章规划实施、管理建议52一、法规措施52二、技术经济措施5252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定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说明第一部分规划总述第一章概述平定县位于北纬37°39′30″—38°07′30″,东经37°39′30″—38°07′30″之间,地处山西省中东
5、部,阳泉市西南隅,属太行山向华北大平原过渡的倾斜山麓地带,东临河北省井陉县,西连寿阳县,南与昔阳县交界,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和阳泉市毗邻,县境东西最长54公里,南北最宽50.4公里,全县总面积1395.1平方公里,分别占山西省总面积的0.36%和阳泉市总面积的29.79%,其中石质山区占73%,土石山区占22%,土丘河谷占5%。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矿产有31种之多,其中煤炭、铁矿、粘土矿等矿产储量丰富、品位高,已探明煤炭总储量22.6亿吨至26亿吨,保有储量5.0亿吨,硫铁矿储量约1.5亿吨,高铝粘土储量约1.624亿吨。平定县
6、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春季干旱严重,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剧烈,冬季寒冷干燥。土壤类型主要以山地褐土为主,广泛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45%;淋溶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和浅色草甸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4%、7.3%、0.5%、1.7%。2006年,平定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为349895万元,经济总量在阳泉市五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85元,低于同期山西省平均水平(14106元),处在阳泉市五个县市区的最后一位。2006年,一、二、三产业结构为4.66:56.92:38.42,第一产业比
7、重趋于稳定,第三产业稳步上升。2006年底,平定县总人口有331350人,人口密度为238人/平方公里。平定县实际城镇化水平为48.6%,比同期山西省(43.01%)和全国(43.9%)的平均水平略高,但低于阳泉市(56.21%)的平均水平。平定县现辖8镇2乡,分别是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石门口乡和岔口乡,14个居委会,318个行政村,959个自然村。县城地处县域西北部,驻地冠山镇,东邻石门口乡,西接冶西镇,南毗锁簧镇,北靠阳泉市郊区。2006年县城建设总用地为803.85公顷,人口有7.8
8、万人。整个县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处于两条带状谷地中间,从西向东延伸,平均海拔为787米。现已经形成电力、化工、商贸为主的工业结构,县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市政公用设施初具规模,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