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

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

ID:15504973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_第1页
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_第2页
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 回应叶廷芳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回应叶廷芳先生《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张良皋张良皋先生简介张良皋教授,湖北汉阳人,1923年5月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1982年应华中理工大学之聘为建筑系教授。叶先生列举了近年中国建筑界的三大“误区”,鄙见以为都可商议。  叶先生批评“继承成为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单纯模仿和重复”,恕我唱点反调:经不起模仿,不值得重复的艺术,其艺术性等于零。即使是“单纯模仿和重复”也不宜一棍子打死。洛阳唐三彩,明明是单纯模仿和重复,只要做到逼真到位,人们仍乐于收藏、赏玩,并不计较其“真品”抑或“赝品”。  叶先生说:“近20年来,古建符号胡

2、拼乱贴,大量仿古建筑的出现就是有力的说明”。“胡拼乱贴”当然不好,但幸叶先生守住了分寸——没有断然一口反对所有拼贴——叶先生大概深知拼贴乃是西方文艺复兴建筑的基本手段,没有一栋文艺复兴建筑不是古建符号的拼贴,或曰“集锦”,换成当代较“科学”的表述,就是“集成创新”。叶先生提醒了我们,呼唤现代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是当务之急。说仿古建筑大量出现有点含糊,仿中国之古者早已不是大量出现,仿洋人之古者倒是铺天盖地,这种畸形狂热,真值得叶先生拍案而起,无情抨击。叶先生对某城市“变成一个充斥着各种建筑式样的大杂烩”表示愤慨,我为叶先生鼓掌,但“大杂烩”之形成显然不是传统的过错。  叶先生

3、说的第二点是:“继承”成为抵制革新的挡箭牌,尤其抗拒“反传统”的要求和努力。叶先生以为继承与革新势不两立,我却以为本当并行不悖,各行其是。如果“革新”经不起继承的抵挡,那“革新”就是“银样蜡枪头”,要它何用?  叶先生第三点说的是“继承传统的实质是学习前人的创造精神”。这话似有语病。实质是实质,精神是精神,怎么转瞬之间,实质就变成了精神呢?我们说的“实质”,总要看得见,摸得着。如果“眼空无物”,只剩精神,还强说“继承”,岂非空话?叶先生说:“凡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都以重复为耻;即既不重复前人的,也不重复他人的,甚至也不重复自己的……”,叶先生把“不重复”搞成“教义”了,神

4、圣化了。其实呼喊“不重复前人”常常是本事不够,“不重复他人”常常是不知好歹,“不重复自己”常常是自己没什么值得重复的。我不知凡高算不算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画家。我多跑了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便知他一辈子只画几株向日葵,不断地重复自己。我也不知亨利·摩尔算不算是具有现代意识的雕塑家,待我到加拿大多伦多美术馆为他开设的专门陈列室看,才知他一辈子只设计了一对中国守门石狮子的变种。赖特照说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建筑师了,一生设计了1000座以上的住宅,可经不起一位可恶的德国教授JurgenJoedicke的泡泡图分析,实际只有一种(见冯纪忠、杨公侠译《建筑设计方法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P3

5、4-35)。可见重复并不仅是叶先生所说的“匠人习性”。这些重复,无伤大雅,不必忌讳。倒是“不重复”,其实易如反掌,搞点“见所未见”就得,但并不保证其就成为艺术。  关于突破重围,凤凰涅槃。叶先生在文章末节,向中国建筑界表达了良好愿望,并对建筑师提出五点建议,建筑师都该认真听取,严肃思考,择善而从。  叶先生首先呼吁“要突破封建意识的重围”,这会令建筑界同仁深思:“封建意识”究意是个啥?为啥如此顽固,反了几十年还纹丝不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李慎之撰《“封建”二字不可滥用》一文(见《中国经济史论坛》2004-4-16转引自冯天瑜《中国元典文化十六讲》,郑州大学出版社,20

6、06年1月第1版P193)说:“封建主义……它完全是中国近代政治中为宣传方便而无限扩大的一个政治术语”,叶先生把“封建意识”施之于建筑学似乎也在“无限扩大使用”,要我们“突出重围”,颇有叫吉诃德攻击风车之嫌。尽管叶先生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也无济于事。因为中国经典中也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名言,完全与当今“改革开放的观念”合拍,能“与大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与世界潮流步调统一”,这些含有“与时俱进”意义的名言,不是“紧箍咒”,无须“彻底粉碎”。  叶先生第二点勉励我们“要走出工匠心态”—

7、—这太难了,这等于抽掉了建筑学的命根子。建筑学正是工匠心态的结晶,我们建筑师毫不讳言,我们正是工匠的门徒。建筑学在中国本是“大匠之学”,早已被简称为“匠学”。“工匠心态”确实是人类文化中决不可少的一种宝贵心态,这个语词若经精炼,就是“匠心”。  叶先生第三点鼓励我们“走进现代思维”。这“现代思维”汪洋浩瀚,漫无涯际,走向何方呢?幸亏叶先生往后的表述里说得相当具体,不难理解。  叶先生首先要求我们承认“建筑是一门艺术”,但他下面一席话令人喜忧参半。他说:“现代艺术家都把创新视为艺术的生命,并认为创新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巨量的付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