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504680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 期中测试(a卷【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语文】期中复习(上学期)期中测试(A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的谐音仿词,请改正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4分)(1)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2)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3)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4)万事具备(某房地产广告)(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比喻)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D.火辣
2、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3.古诗文默写。(8分)(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_______________。(《童趣》)(3)《论语十则》中写曾子每天从以下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古诗词中你喜欢的连续两句描述优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二、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此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
4、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4.用“/”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5.这则故事表明子罕是怎样的人?(5分)(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7分)终身食鱼汉刘向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注]郑相:郑国的宰相。6.解释加粗的字。(3分)(1)馈:________(2)嗜:________(3)故:________7.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点一盏灯刘墉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太晚了!我知
5、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是的!那是许多悬念的心,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情不自禁地向门口瞟。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
6、己玩,很少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痛苦施之于父母了。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得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我坚信:当孔子说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历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
7、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大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而当人问她原因时,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说实在的,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恐怕不敢进去救孩子。但是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也就会增加对那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