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strongart数学科普:从平面距离到抽象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科普:从平面距离到抽象距离提起距离,想必是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最朴素的说法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但这里的一个隐含的前提是在一个平直的空间(欧氏空间)之中,对于这一点只要想一下球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大圆的劣弧长)就容易理解了。可见,距离是与空间相关的,我们在说距离的时候都是指某个空间中的距离,但这样的空间往往因为默认而被省略。在下文中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的话,所涉及的空间都是指欧氏空间,读者不妨以二维欧氏空间(就是通常所说的平面)做一个直观的类比。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两点间的距离看作是连接这两点的曲线段的最小长,只是在欧氏空间中这样的曲线段就是线段,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角不等式则是这种
2、最小性的表现。这一点对下文中关于距离的抽象化过程,是非常关键的。设点A、B∈R,对于A、B的距离d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不同记法看出。1)d=d(AB)2)d=d(A,B)如果把d视为一个函数的话,那么1)中它是在线段上取值,而2)中则是在R×R的点上取值的。在第一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d的定义域推广到平面区域以及更高维的区域中去,于是得到面积和一般度量的概念,甚至可以推广到象有理数集Q这样的集合上面,得到所谓测度的概念。在本文之中,我还是把它看成是R×R上的函数,比如通常在平面上两点x与y之间的距离就给定为:d(x,y)=[(x1-y1)^2+(x2-y2)^2
3、]^1/2其中x,y分别为坐标是(x1,x2)、(y1,y2)的点。类似的,我们容易把它推广至R^n中,而这样的距离函数d有如下的性质:对R中的任何点A、B、CD1:d(A,B)≥0(非负性)D2:d(A,B)=0当且仅当A=B(唯一性)D3:d(A,B)=d(B,A)(对称性)D4:d(A,B)≤d(A,C)+d(C,B)(最小性)其中D4又往往被称为三角不等式,它是几何意义在先的,代数上等价于所谓的柯西不等式。受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用一般的集合X来代替R^n,结果就得到了如下定义。定义:所谓度量空间(又叫做距离空间)(X,d),指在其中定义了度量(或距离)d的这种结构的集合X
4、,d是定义在X×X上的函数,且对X中的任何点A、B、C,满足如下的度量(或距离)公理:D1:d(A,B)≥0(非负性)D2:d(A,B)=0当且仅当A=B(唯一性)D3:d(A,B)=d(B,A)(对称性)D4:d(A,B)≤d(A,C)+d(C,B)(最小性)事实上,这样的一组公理并不是独立的,公理D1完全可以由其余的三个公理推出(为什么?),但由于D1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把它单独放到了公理之中。想必读者已经注意到上述四条公理与性质之间的相似之处了,这正是所谓公理化方法的表现,我把它归结为“性质优先”这四个字。简单的说,就是从研究具体对象的性质转到通过强化这样的性质来包
5、容更多乃至更高层次的对象。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了,在距离空间的定义中就使用了这样的记号(X,d),它强调了尽管基础集合相同,但只要定义的距离不同,它就不是同一个距离空间(就好象第一个坐标相同的两个点未必相同一样)。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X都能被赋予一个距离d呢?答案是肯定的。命题对任何一个非空集合X,都存在一个函数d:X×X→[0,∞)满足距离公理D1-D4.证明:可以定义如下的距离ρ,ρ(x,y)=1,若x≠y;ρ(x,x)=0,若x=y,则易知这样的ρ满足公理D1-D4(请读者自己验证)。■上面定义的距离称为是离散距离,这样的名称大概是与相应的拓扑有关。这样的抽象化比起从
6、平直到弯曲的推广而言,显然是要高上一个层次。尽管我们通常也称某个X是距离空间,那是因为已经默认了一个距离d,比如在R上定义的距离通常被默认为:d(x,y)=︱x-y︱,x∈R,y∈R当然我们也可以在R上定义其他的距离,比如说上面的离散距离ρ。显然,(R,d)≠(R,ρ),相信聪明的读者也还可以给出其他的距离。而在所谓的欧氏空间R^n中,我们默认的距离则由下式给出:d(x,y)=[(x1-y1)^2+…+(xn-yn)^2]^1/2(1)其中x,y分别为坐标是(x1,…,xn)、(y1,…,yn)的点。读者若是觉得太抽象的话,不妨还是考虑一下n=2的情形,它正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
7、点间的距离公式,而其几何意义则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对于n维的情形,它可以直观的理解为n维长方体的对角线之长,但这里存在着一个直观的缺陷。n>3时,就不存在所谓朴素直观的几何了,因此更值得以解析的方式处理。我们不妨就把(1)式作为欧氏空间R^n中两点间距离的定义,其合理性则可以由距离公理D1-D4来保证。对于(1)式的距离,如果我们把其中的指数2换成任意的p≥1,同时把二次根式改成p次根式,就得到R^n的另一个距离,只是证明要稍微麻烦一些。同样,我们还可以把R换成复数域C,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