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

ID:15499761

大小:2.1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3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_第1页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_第2页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_第3页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_第4页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煤学资料——-井田开拓基本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煤矿开采学讲义:井田开拓基本问题3-31第三章井田开拓基本问题第一节井筒的位置及数目一、井筒(硐)数目根据井(硐)形式、矿井提升任务大小和通风要求等因素确定的。(至少要有两个井筒)1、双提升井筒开拓:开掘两个提升井,一个为主井,担负提煤;一个为副井,担负人员、设备、材料、矸石等的辅助提升。2、多提升井筒开拓:在一个井田中,装备两个以上的提升井筒开拓整个井田。3、单提升井筒开拓:装备一个井筒,担负提煤及人员、设备、材料、矸石等的辅助提升,另设一个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二、主井筒(硐)位置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

2、l井下生产;l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l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l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应位于井田储量中心(主要指立井)(一)对井下开采合理的井筒位置1、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应设在井田中央;当井田两翼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中央。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不利局面。(1)大巷运输工作量储量U=L×(W/cosα)×m×γ井筒在井田一侧:大巷运输工作量=U×L/2井筒在井田中央:大巷运输工作量=U/2×L/4×2=U×L/4煤矿开采学讲义:井田开拓基本问题3-31图3-1-

3、1井筒在井田中央时大巷运输量图3-1-2井筒在井田一侧时大巷运输量(2)均衡生产及矿井生产能力井筒在井田中央,两翼能均衡生产,生产能力大。井筒在井田一侧,单翼开采,生产能力小。(3)通风井筒在井田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风路短,风压小。井筒在井田一侧,风路长,大巷通过风量大,风压大。欲降风压,必须加大巷道断面(4)采掘接替井筒在井田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较快转入下水平井筒在井田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后期一翼生产,运输、通风过分集中,采掘相互干扰,不能较快转入下水平实际中形成单翼井田的原因:地质勘探资料不

4、足,井筒需要靠近高级储量范围;受地形限制;后期增产,改建扩大井田范围。2、井筒(硐)沿煤层倾向位置图3-1-3后期扩界形成单翼井田(1)立井(a)立井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煤矿开采学讲义:井田开拓基本问题3-31图3-1-4立井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的几个原则方案1-井筒;2-石门;3-富含水岩层;4-需保护的场地范围考虑因素:A.石门工程量及初期工程量:B处最少B.工业广场压煤:煤柱损失与埋深、倾角成正比,A处最少。C.位置不受富含水层等其它限制,C处最佳。表3-1-1立井井筒位置比较井筒位置优缺点B处石门总长度

5、较短,沿石门的运输工作量较少。煤柱损失较大。A处后期工程量大,石门总长度和沿石门的运输工程量也较大,尤其深部开采不利。但煤柱损失最少。C处初期工程量大,石门总长度和沿石门的运输工程量也较大,煤柱损失最大。但对开采井田深部及向下扩展有利。A、B处井筒只能打到一、二水平,深部需用暗井或暗斜井开采,生产系统较复杂,环节较多(b)立井井筒位置一般应用A.缓、倾斜煤层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上山部分略大于下山部分;或井筒位于井田中央。多水平开拓: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位置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井筒煤柱不占初期

6、投产采区。B.急倾斜煤层井筒宜靠近煤层浅部,甚至布置在煤系底板。原因:减少煤柱损失。煤矿开采学讲义:井田开拓基本问题3-311-井筒位于煤层底板;2-井筒位于煤层顶板;3-阶段石门;4-工业场地煤柱边界线图3-1-5急倾斜煤层开拓的井筒位置(2)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沿煤层倾向的有利位置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层位和倾角。层位:便于维护;倾角:便于施工、运输、提升、行人等。(二)有利于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和维护1、井筒位置应尽可能选择不通过或少通过流砂层、较厚的冲积层及较大的含水层;2、井筒不穿过地质破坏剧烈带及采动区

7、;3、井底车场有较好的围岩条件(无大构造),便于大容积硐室的掘进与维护。(三)便于布置地面工业场地1、能用:不占或少占农田,避免河流改道,不占重要文物古迹及园林;2、可用:有足够的场地,合理布置工业广场并留有余地,利于外接“国铁”;3、好用:有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免滑坡、山崩等威胁,利于居民点建设;4、安全:井筒位置应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5、环保:考虑矸石、污水处理,避免长年风向正对井筒进风方向,以防污染等。参考:原《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地面工业场地的面积一般为:k×104m2/万t。其中:大

8、型矿井k=1.0~1.2;中型矿井k=1.5;小型矿井k=1.8。(四)井筒位置一般选用原则:A、选择工业广场不太困难,先考虑井下开采合理的井筒位置;B、选择工业广场困难,先“工广”合理,并结合井下一并考虑。C、冲积层很厚,水文复杂,结合井下有利位置和冲积层较薄的地点进行。煤矿开采学讲义:井田开拓基本问题3-31三、风井位置考虑因素:瓦斯等级,井型大小,井田走向长度,煤层条件(埋深),通风系统方式等合理确定。(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