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94106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重难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二物理上册知识重难点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
2、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
3、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人耳的构造:外耳
4、(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
5、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6、疑点: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 1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7、;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三:音色 重点定义: 1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 1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