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77952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朝花夕拾 精读 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朝花夕拾精读感悟名著《朝花夕拾》精读一、鲁迅(1881—193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散文集《朝花夕拾》2、杂文集《坟》3、小说集《彷徨》《呐喊》注:1、1918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1918年4月——1922年10月)[共14篇]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1924年2月——1925年12月)[共11篇]3、杂文集有16部。4、散文集《朝花夕拾》(叙事散文)、《野草》(
2、散文诗集)二、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1)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三、1、《朝花夕拾》:是书名,带有比喻性,是说:早晨盛开的花朵晚上才来捡拾。意思为:作者到了中年以后才去回忆起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原名是《旧事重提》。2、书名更改好处是:用现题目好,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
3、原题目书名比较直白。3、《朝花夕拾》评价语: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4、《朝花夕拾》主要内容: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回忆往事,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朝花夕拾》。它是一个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十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故事梗概:作者从1926年2月11日所作的散文10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为准备新战斗而总结思想,
4、获得力量。①、《狗?猫?鼠》写童年仇猫的原因,写猫的“媚态”和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性格,表达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憎恨,讽刺了“自鸣清高”、“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的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从“仇猫”讲起,刻画出了“正人君子”们除了对主子的媚态以外,更有凶残的一面:“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②、《阿长与山海经》:着重描述保姆阿长的纯朴、宽厚、善良、仁慈的心灵,表达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③、《二十四孝图》记述了作者自己在童年对“孝道”的体验,以激愤的心情,揭露“老莱娱亲”和“郭
5、巨埋儿”这两种所谓的“孝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抨击了那些“以不情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宣传封建孝道的图画,并对“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给予讽刺。④、《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而文章的中心旨在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鲁迅对这段已逝去的往事的追忆,不仅是对摧残心灵的封建教育的谴责,也是对悖逆情理的长幼关系的责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因忍受不平而种下的种子。⑤、《无常》:借迎神赛会及舞台上所见,描写了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可
6、怖而可爱”,“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性”,而被“下等人”所喜爱的动人形象。文章在人与鬼的世界的对比中,又给讲“公理”、“正义”的正人君子以一击。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百草园的无限乐趣,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这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桎梏。⑦、《父亲的病》记叙了父亲患病及治疗无效的经过,揭露了旧社会庸医的腐朽无能,反映了社会的病态。⑧、《琐记》叙述了作者青年时到南京求学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新知渴求以及进化论思想的萌芽,批判了洋务主义及维新教育的失败。⑨、《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早年在
7、日本留学其间的生活片断,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教学,没有民族偏见,正直、质朴的高尚品质,同时写出了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经过,流露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⑩、《范爱农》记述了友人范爱农性格耿直不阿,不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工作认真负责,却受到旧势力排挤、打击,终于“溺水”而死的事实,通过这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提醒人们总结沉痛的教训。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后三篇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这个集子,完整地反映了鲁迅
8、从童年到青年这段时期的追求和反抗,欢乐和失望的生活经历,形象地表现了鲁迅价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热情地歌颂了给自己以深刻印象的良师挚友和劳动人民,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黑暗势力及其帮凶的针砭。大体上看,《猫?狗?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以议论为中心线索,同所描述的生活片断穿插在一起,有较浓的杂文色彩;《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以描写一个人物为中心,同描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