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

ID:15467305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_第1页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_第2页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_第3页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_第4页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古汲新话师德 以身立教树师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承古汲新话师德以身立教树师风承古汲新话师德以身立教树师风刘焕兰,曲卫玲,谈博(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养生教研室)  德者,德行也,《周礼》中言"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了崇德文化思想,尤其是重师德的观念根深蒂固。司马迁曾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身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  我们中医院校是培养未来中医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生未来将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道德素质都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

2、人员的基本要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先就提出了"大医精诚",指出要做好一名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所以中医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以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的合格中医人才呢?1.我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活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教师就被隐喻成"桐子"、"蜡烛"、"园丁"、"孺子牛"、"铺路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其中不乏赞美之辞,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也充分说明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光荣,更折射出教师的人性之美!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在,兄弟无

3、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可见教师职业自古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师德思想。1.1"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认为教师作为授业解惑的主要承担者,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它也是孔子最为津津乐道的品格。孔子本身就是"好古敏以求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除此之外,西汉的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认为:"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

4、学,不成其德"(《举贤良对策》);"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博学是教师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仅仅有博学是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探索需要的,教师还要学与思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博学之",还要"慎思之",更要"笃行之",教师的勤思好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也将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开拓精神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进取研究、博览群书,才能为为人师表打下坚实的基础。1.2"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孔子认为身为师者,既要有"学不厌"的智,又要有"教不倦"的仁,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方才为

5、圣。教师虽不是圣人,然而教师职业却需要教师做到诲人不倦。孟子也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柳宗元认为"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王夫之则强调"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  可见,古之圣贤都以"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准则并身体力行。在诲人不倦精神的感召下,我国古代教育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大批圣贤人士和国家栋梁之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创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刻苦、潜心于学问研究,学识才会广博,智慧

6、才可能明达,才可能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经师"。同样,也只有在道德上不断地学习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经师"到"人师"的升华。1.3"以身立教"的标杆精神  身为人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的道德学问全部表现在行动上,他的身教原则可见一斑。汉代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唐代大教育家韩愈也认为教师要"以身立教",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俗话说:"十年

7、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因此为人师者从微小的事情上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口耳相传的"有言之教"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直接灌输着教师的理念,而以身作则的"无言之教"却通过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只有教师以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作出了榜样,学生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只有靠自己的榜样作用、道德诚信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1.4"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孔子是中国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的师者,他对其学生的才能、性格了如指掌-

8、-"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种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使得"对症下药"成为可能。孔子注重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从德才两个方面观察学生,不单看重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