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

ID:15457540

大小:5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3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_第1页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_第2页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_第3页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_第4页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测试题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7)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叶廷芳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

2、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10—62561255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

3、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物质条件很简单、相关的理论很缺乏的条件下,在艺术和建筑领

4、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今天在更优越的条件下,还只知去重复它们,那确实是太“没有出息”了!任何民族只有重视今天的创造才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另外,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十建筑书》,不仅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书》等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考工记》,还属于政策、法规一类。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

5、了一部《木经》,之后元代的《经世大典》《梓人遗制》,又多半失传。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只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探索仍较缺乏。1.下列对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10—62561255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A.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B.20世纪我们的建筑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在总体上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C.建筑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的滞后性,制约着我们建筑的发展.D.创造意识淡薄

6、,鲜见图变求新的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这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反省。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屋顶”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B.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C.“继承传统”其实是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模仿和重复。D.作为我们的民族遗产,扎扎实实地搞好木构建筑是无可厚非的。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建筑文化心态上,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模仿前人,而不善于探讨未知。B.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仍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

7、10—62561255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C.我们的相当多的建筑师都在试图摆脱“工匠心态”的束缚,力图在建筑理论方面有所建树。D.热衷于“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其实就是承袭思维的一种极端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

8、酒乐甚,扣弦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