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厥阴病篇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

ID:15456424

大小:1.87 MB

页数:148页

时间:2018-08-03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_第1页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_第2页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_第3页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_第4页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资料厥阴病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柳成刚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一、概念概说厥阴病为六经病传变的最后阶段,常表现为寒热错杂、阴阳混淆的证候。出现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为主证的疾病。二、厥阴病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他经失治、误治,传入厥阴(包括三阳和太阴、少阴)。2.脏气虚衰,邪气直中厥阴。(二)病机邪入厥阴,阴尽阳生,寒热错杂;肝失条达,木邪乘胃犯脾。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证候类型1.上热下寒证(代表证型)。2.厥证热厥、寒厥、血虚寒凝厥、痰厥、水厥。3.下利证。4.呕哕证。四、厥阴病治则代表证寒热错杂证:清上温下。其它各证应辨证论治,随证治

2、之。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①,心中疼热②,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原文】(326)【词解】①气上撞心:心,在这里指心胸部位。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②心中疼热:自觉心胸或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提要】厥阴病提纲。①气上撞心:心,在这里指心胸部位。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②心中疼热:自觉心胸或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释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木火燔灼,津液受伤。——木火上炎。——胃热消谷。——木横乘土,脾虚不运。——中寒蛔动,寻温走窜。上热下寒下之利不止——误下脾伤气陷。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厥阴病提纲?辨厥阴病

3、脉证并治一、厥阴寒热错杂证(一)乌梅丸证【原文】(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①,非蛔厥②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③,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第二节厥阴病本证【词解】①藏厥:是指内脏真阳极虚而引起的四肢厥冷。②蛔厥:因蛔虫内扰,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③藏寒:此指脾脏虚寒,实际是肠中虚寒,即脾虚肠寒。①气上撞心:心,在这里指心胸部位。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提要】辨脏厥与蛔厥,以及蛔厥的证治。【释义】本条文可分三段进行理解。1.脏厥的症状辨厥

4、阴病脉证并治脉微厥全身肤冷躁无暂安时真阳虚极,脏气垂绝。——纯阴无阳。此为脏厥2.蛔厥的证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厥逆—呈发作性。蛔因食味而扰动,胃气上逆。—有蛔虫病史。—蛔虫内扰,气机逆乱,阳气不达四末。病机:上热下寒,蛔虫扰动,阳气不达。【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药】乌梅丸乌梅(醋渍)细辛、桂枝、附子蜀椒、干姜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米饭、白蜜—安蛔止痛,益阴柔肝。辛温助阳散寒。—苦寒清热。—益气,和血,扶正。—和胃缓急。3.乌梅丸又主久利久利而见寒热错杂证者用之效。【知识拓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丸可麻痹虫体,抑制蛔虫活

5、动,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使奥狄括约肌扩张,从而有利于蛔虫的排出。本方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胆囊炎、肠道蛔虫症、结肠炎、泄泻、盆腔炎、带下、盗汗、内耳眩晕、顽固性呃逆等。(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①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词解】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提要】寒格吐利的证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释义】本自寒下——本是肠寒下利。医复吐下——误用吐下,脾胃更伤,造成寒热格拒:食入口即吐——寒热格拒,胃热气逆尤甚。上热则胃失和降呕吐下寒则脾不升清下利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机:上热下寒,寒热相格。【治法】辛开苦降

6、,清上温下。【方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辛温通阳祛寒。——甘温补中益气。苦寒以清上热。辛开苦降法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知识拓展】本方具有镇吐、抗炎、抑菌、抗溃疡、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等。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麻黄升麻汤证【原文】(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①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三)麻黄升麻汤证【原文】(357)【词解】下部脉:指尺脉。【提要】上热下寒,正伤阳郁的证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释义】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手足厥逆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邪陷

7、于里,阳郁不伸。——阳气被阻,脉道不利。——阳郁不达四未。——热盛于上,灼伤津液。——热伤肺络,肉腐成脓。——脾伤寒甚,清气下陷。伤寒大下后正伤邪陷,阳气被郁。主证: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机:寒热错杂,正伤阳郁,虚实互见。【治法】发越郁阳,清上温下。【方药】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发越郁阳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天冬六铢、石膏六铢、芍药六铢、当归一两一分育阴清热,润肺解毒。白术、干姜、茯苓、桂枝、甘草各六铢温中健脾祛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